上封的拼音、解释、组词
上封的简介:
shàng/shǎng fēng
1.谓帝王登泰山筑坛祭天。 2.上封事。古代臣下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漏,谓之"上封事"。
1.谓帝王登泰山筑坛祭天。 2.上封事。古代臣下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漏,谓之"上封事"。
- AI解释
《上封》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官员将奏折呈递给皇帝。这里的“上”是“向上”的意思,“封”是指密封好的文书。因此,《上封》可以理解为向朝廷或君主提出建议、请求或者汇报工作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较为正式的官方行为。
详细解释:
- 含义:在古代,官员为了表达对国家事务的看法或请求特定事项的处理办法,会将撰写好的奏折密封好,并通过规定的渠道呈递给皇帝或其他高层领导。这种提交给上级的文书被称为“上封”。
- 使用场合:通常用于政务官僚之间的正式沟通与汇报工作情况、谏言等场合。
造句:
- 春秋时期,邹忌因齐王采纳了他的上封建议而深受重用。
- 汉武帝时,司马迁曾多次向皇帝上封,希望得到更多的史学研究机会。
- 清朝官员李鸿章在处理与列强的关系中,经常通过上封的方式提出外交策略的调整意见。
- 在明朝时期,很多有识之士为了国家的利益,常常选择向上层提交上封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
- 为了解决地方税收问题,宋代某知县向朝廷呈递了一份详细的上封报告。
以上是根据历史背景编写的《上封》的相关造句。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汉语中,“上封”一词用得较少,更多的是使用“上奏”、“上书”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分词解释
上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封
fēng
1 密闭,使跟外面隔绝:~闭。密~。~口。~存。~条。~贮。~面。~底。~锁。~顶。冰~雪飘。~山育林。2 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信~。赏~。3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侯。~君(领有封地的贵族)。~邑。~拜(拜官授爵)。~典。~建。4 疆界:~疆。~域。~界。5 限制:故步自~。6 帝王筑坛祭天:~禅(祭天为“封”,祭地为“禅”)。7 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一~信。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