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稂不莠的拼音、解释、组词
不稂不莠的简介:
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稂,狼尾草。莠,狗尾草。不稂不莠本指田中没有野草。语出诗经˙小雅˙大田: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后比喻不成材、没出息。红楼梦˙第八十四回:但只一件,姑娘也要好,第一要他自己学好才好,不然,不稂不莠的反倒耽误了人家的女孩儿,岂不可惜?亦作不郎不秀。
1. 稂,狼尾草。莠,狗尾草。不稂不莠本指田中没有野草。语出《诗经.小雅.大田》:「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后比喻不成材、没出息。《红楼梦》第八四回:「但只一件,姑娘也要好,第一要他自己学好才好,不然,不稂不莠的反倒耽误了人家的女孩儿,岂不可惜?」也作「不郎不秀」。
词语《不稂不莠》详解
释义:
“不稂不莠”是一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诗经·大雅·绵》中的一句话:“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在现代汉语中的引申义为:形容事物或情况既不突出也不差,处于一种中间状态,既非优秀也非糟糕。
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见于《诗经》,后来经过历代文人的引用和阐释,在宋朝时期逐渐被用来指代这种中庸、平庸的状态。在古代,“稂”是指有害的禾苗,“莠”则是指杂草,两者都是不好的象征。“不稂不莠”的意思即是没有害虫也没有杂草,形容事物处于一种平庸、没有突出特点的状态。
用法: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中等水平状态,既非出色也非糟糕,通常带有轻微贬义或者是一种无奈的评价。
五个造句
-
在新成立的公司里,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因此整个团队的状态只能用“不稂不莠”来形容。
-
虽然他的演讲技巧一般般,但也不至于让观众感到无聊透顶,整体表现只能算是“不稂不莠”。
-
这次的实验结果只能说勉强过关,因为它的效果既不算突出也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所以可以说是“不稂不莠”的表现。
-
尽管他每天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但是工作效率不高,做事也不够积极主动,可以说他的工作状态是典型的“不稂不莠”。
-
**这家新开的餐厅口味平平,菜品质量中规中矩,既不是特别好吃也不是很差劲,因此顾客们的评价也是“不稂不莠”。
这些造句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成语“不稂不莠”,用于描述一些较为普通的、没有特别突出特点的情况或事物。
分词解释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