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步青云的拼音、解释、组词
平步青云的简介:
平:平稳;步:行走;青云:高空。指人一下子升到很高的地位上去。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平步」,像平常一样地举步,比喻平坦顺利。语出唐.白居易〈浔阳岁晚寄元八郎中庾三十二员外〉诗。「青云」,天上的云,比喻很高的地位。语出《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列传.范雎》。「平步青云」言像平常一样地举步,就可以轻易走上青云,比喻顺利晋升到显要的地位。
2. 1、「平步」:唐.白居易〈浔阳岁晚寄元八郎中庾三十二员外〉诗(据《全唐诗.卷四四○.白居易》引)阅水年将暮,烧金道未成。丹砂不肯死,白发自须生。病肺惭杯满,衰颜忌镜明。春深旧乡梦,岁晚故交情。一别浮云散,双瞻列宿荣。螭头阶下立,龙尾道前行。封事1>频闻奏,除书2>数3>见名。虚怀事僚友,平步取公卿。漏尽鸡人报,朝回幼女迎。可怜白司马,老大在湓城。 〔注解〕 (1) 封事:古代臣子奏事,以皂囊封板,防止泄露,称为「封事」。 (2) 除书:任命官职的文书。 (3) 数:音ㄕㄨㄛˋ,频频、屡次。 2、「青云」:《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列传.范雎》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闲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雎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雎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范雎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行,因门下人谢罪。于是范雎盛帷帐,侍者甚众,见之。须贾1>顿首2>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贾不敢复读天下之书,不敢复与天下之事。贾有汤镬之罪,请自屏于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 〔注解〕 (1) 须贾:战国时魏国人。生卒年不详,为魏中大夫。 (2) 顿首:以头叩地而拜。
3. 「平步青云」系由「平步」及「青云」二语组合而成。「平步」出自唐.白居易〈浔阳岁晚寄元八郎中庾三十二员外〉诗。白居易,字乐天,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元和十年他因事被解除在京城的官职,贬为江州司马,到江州郡治浔阳当一个辅佐太守的闲官。虽然江州太守待他极优,但他还是不免想到自己少年时的颠沛流离,仕途也一直不顺利。好友们「平步取公卿」,可怜的自己却被贬职到这个陌生的南方城市,不禁感慨万千。「青云」,天上的云,比喻很高的地位。出自《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列传.范雎》。范雎本来是魏国大夫须贾的门客,曾随须贾使于齐,须贾怀疑他与齐国私通,归告魏相,魏相派人差点把他打死。后来范雎逃到秦国,改名换姓,自称张禄,被秦王重用,当上丞相。魏闻秦将东伐韩、魏,乃使须贾于秦。须贾到了秦国,得知丞相原来是范雎,谢罪,且说:「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平步青云」,用来比喻顺利晋升到显要的地位。
1. 比喻顺利无阻,迅速晋升高位。【例】他自从担任医院的行政工作后就平步青云,现已晋升为院长了。
1. 比喻顺利无阻,迅速晋升高位。参见「平地青云」条。《醒世姻缘传》第八三回:「狄爷是平步青云,天来大的喜事体。」《情变》第一回:「你们读书君子,有平步青云起来,那才是前程万里呢!」
词语详解
平步青云,这四个字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通过某种方式或手段快速地获得成功、升迁或者达到很高的地位。其中,“平步”是指轻松地跨过一步或是毫不费力地前进;“青云”,古代指高入云端的青色的云,后来常常比喻官员的高级职位或是社会地位的高度。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刘禹锡谓之‘平步青云’者,不亦宜乎?”用来形容人仕途通达或事业一帆风顺。它也常被引申为希望某人在学业、事业上能够迅速取得成就。
用法:通常用于祝福或是描述一个人的快速成功与进步,也可以用于讽刺那些通过非正当手段突然获得高位的人。
造句
- 小明从小成绩优异,在老师的指导和家长的支持下,平步青云,最终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 她在公司表现优秀,得到了老板的高度认可,平步青云地成为了一名部门主管。
- 如果我们继续努力学习,将来一定能够平步青云,实现自己的梦想。
- 他凭借出色的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在短短几年内就成为了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真是平步青云啊!
- 虽然小李并没有特别优秀的表现,但是因为人脉关系广泛,他也能够平步青云地在职场上取得了不错的位置。
分词解释
píng
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地。~面。~原。2 均等:~分。~行(xíng)。抱打不~。公~合理。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列。~局。~辈。4 安定、安静:~安。~服。5 治理,镇压:~定。6 抑止(怒气):他把气~了下去。7 和好:“宋人及楚人~”。8 一般的,普通的:~民。~庸。~价。~凡。9 往常,一向:~生(a.从来;b.终身)。~素。10 汉语四声之一:~声。~仄。11 姓。12 〔~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13 古同“评”,评议。bù
1 行走:~兵。~行(xíng )。徒~。信~。闲~。固~自封。望而却~。2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随:~韵。~其后尘。~武前贤。3 行走时两脚的距离:~伐。~测。寸~难行。4 事情进行的程序、阶段、程度:~骤。初~。5 中国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6 同“ 埠 ”,多用于地名。7 姓。qīng
1 深绿色或浅蓝色:~绿。~碧。~草。~苔。~苗。~菜。~葱。~山绿水。~云直上。万古长~(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情永远不衰)。2 绿色的东西:踏~。~黄不接。3 靛蓝色:靛~。~紫。~出于蓝,胜于蓝。4 黑色:~布。~线。~衫。~衣。5 喻年轻:~年。~春。~工。6 竹简:~简。~史(原指写在竹简上的记事,后指史书,如“永垂~~”)。yún
1 说话,引文:人~亦~。子曰诗~。~~(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2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谁之思?岁~暮矣,着记时也~。3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流水。~蒸霞蔚。4 指中国“云南省”:~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5 通“芸”。众多。6 通“纭”。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