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勇的拼音、解释、组词

团勇的简介:

tuán yǒng
1.团练兵。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清代办团练所招募的兵卒。

团勇》,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通常指的是旧时某些地区为自卫而组织起来的民兵或义勇。这个词汇更多地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特定的历史语境之中。

详细解释

  1. 组成:是由多个家庭、家族或者社区成员组成的自发性队伍。
  2. 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村庄的安全,应对外来侵犯或是自然灾害。
  3. 装备与训练: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时代,装备可能从简单的农具到较为正式的武器不等;训练则可能包括基本的战斗技能以及自卫知识。
  4. 历史背景: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及之前,这种组织非常普遍。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对于安全的需求和社会结构的特点。

造句

  1.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许多村庄都自发地组建了团勇来保护自己的家园不受侵犯。
  2. 史料记载,在明朝末年,一些村落通过招募团勇的方式增强了自身的防御能力。
  3. 团勇的存在反映了普通民众对于集体防卫机制的需求和期望。
  4. 尽管现代化军队逐渐取代了团勇的角色,但这些民间组织的历史价值仍然值得我们去研究和了解。
  5. 在某些历史题材的小说或电影中,作者会描绘出团勇训练场景或者他们参与战斗的情景。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团勇”一词及其用法。如果有更多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分词解释

tuán

1 圆形:~扇。~脐。2 结成球形的东西:汤~。饭~。3 把东西揉成球形:~煤球。4 会合在一起:~聚。~圆。5 工作或活动的集体组织:~体。~伙。集~。6 军队的编制单位,营的上一级。7 旧时某些地区相当于乡一级的政权机关:~练。~丁。8 量词,用于成团的东西:一~槽。

yǒng

1 有胆量,敢做:~敢。~毅。~气。~士。英~。奋~。2 中国清代称战争时期临时招募的兵士:兵~。劲~。募~。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