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的拼音、解释、组词

四知的简介:

sì zhī/zhì
1.《后汉书.杨震传》:"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又《传赞》:"震畏四知。"后多用为廉洁自持﹑不受非义馈赠的典故。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东汉杨震任太守时,昌邑县令王密夜间送十斤黄金予杨,谓深夜无人知晓。杨震回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不接受王密馈赠。见《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隋书.卷四七.韦世康传》:「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

《四知》是东汉时期杨震的故事,体现了他清廉自守、坦荡无私的精神。这个故事出自《后汉书·杨震传》,讲述了杨震在担任太尉时面对礼物时的态度。据说杨震夜晚回家,有人送礼,当着仆人的面询问“今夜月明风清,可有什么事?”对方回答没有特别的事情,只是想表达敬意,但被杨震拒绝了。“四知”之名源于杨震自己对这件事的评价:“使后世称为我‘四知’,虽死无恨矣。”

详细解释: “四知”的故事中,杨震通过拒绝接受礼物,彰显了他的清廉之风。他不仅拒收礼金,连带也拒绝了可能带来利益的行为和馈赠,这种高尚的品德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中显得尤为珍贵。“四知”成为形容官员或公众人物廉洁自律、坦荡无私的成语。

造句: 1. 杨震以“四知情”闻名于世,成为了清廉为官的典范。 2. 当今社会需要更多像杨震这样的公仆,用实际行动诠释“四知情”的意义。 3. 老张退休多年仍保持着“四知情”,从未接受过任何礼物或特殊照顾。 4. 在这次公益活动上,他再次以“四知情”来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无私奉献。 5. 企业领导应当坚持“四知情”,拒绝一切不正当的利益诱惑。

分词解释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zhī,zhì

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2 使知道:通~。~照。3 学识,学问:~识,求~。无~。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相~。~音。~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