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虏的拼音、解释、组词

寇虏的简介:

kòu lǔ
1.盗贼;敌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盗贼或敌人。《墨子.号令》:「诸取当者,必取寇虏,乃听之。」唐.张说〈为魏元忠作祭石岭战亡兵士文〉:「与我王卒,保界并土;如何不吊,罹此寇虏。」

词语《寇虏》在古代汉语中,是指侵犯或掠夺他方的人、军队或者国家。这里的“寇”指的是侵犯别人领土、抢劫财物的敌人,“虏”则通常指被俘虏之人或敌对势力的统称。这个词组更多用于军事和政治语境中,表达了对敌对力量的一种蔑视与愤慨。

造句

  1. 历史上许多王朝都曾面对过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寇虏侵扰。
  2. 在古代战争中,皇帝常会下诏书谴责那些侵犯边疆、带来寇虏之患的敌人。
  3. 这个时期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寇虏威胁,百姓们生活在惶恐之中。
  4. 长期以来,这个地区一直遭受着外来寇虏的骚扰和侵略。
  5. 历史研究者通常会探讨古代各国如何应对和抵抗那些入侵的寇虏势力。

这些句子展示了在不同语境中使用《寇虏》这个词的多种形式及其所承载的情感色彩。希望这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语。

分词解释

kòu

1 盗匪,侵略者,亦指敌人:盗~。贼~。2 侵略者来侵犯:~边。3 姓。

1 俘获:~获。俘~。(➊打仗时捉住敌人;➋打仗时捉住的敌人)。2 俘获的人。3 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