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甸的拼音、解释、组词
芳甸的简介:
fāng diàn/tián/shèng
1.芳草丰茂的原野。
1.芳草丰茂的原野。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长满芳草的郊野。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清史稿.卷一○○.乐志七》:「庆云呈,霞光绚,晴鸟啼芳甸。」
词语《芳甸》的详细解释
芳甸(fāng diàn)是汉语词汇,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其完整的句子为“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在该句中,“芳甸”指的是长满花草的田野或水边之地。
详细解释: - 芳:指花香、芳香。 - 甸:原本指供王侯居住的地方或者皇家狩猎区,后泛指广阔的地面。在这一语境下,"芳甸"用来形容一望无际、花草繁茂的田野或水边之地。
造句
- 春天到了,河岸边那片开满野花的芳甸上,蝴蝶和蜜蜂飞舞,一片生机盎然。
- 夜晚散步时,他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一望无际、散发着芬芳气息的芳甸铺展在眼前。
- 在文学作品中,“芳甸”常用来描绘春天田野或河边花草繁茂的美丽景象。
- 清晨的阳光下,那片布满鲜花的芳甸显得格外绚丽,引人驻足。
- 他漫步于一片葱郁的芳甸之中,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