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积虑的拼音、解释、组词

苦心积虑的简介:

kǔ xīn jī lǜ
积虑:长期地或一再地思考。指费尽心思长期的思考问题。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处心积虑」。见「处心积虑」条。

2. 此处所列为「处心积虑」之典源,提供参考。 《谷梁传.隐公元年》【经】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传】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1>?甚2>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甚之也。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注解〕 (1) 郑伯:郑庄公(西元前757∼前701),名寤生,春秋时郑国国君。性忌刻,因弟段与母武姜图谋王位,故伐段,迁母于城颍,誓曰:不及黄泉不相见。在位四十三年,谥庄。 (2) 甚:胜、超过。

3. 此处所列为「处心积虑」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春秋》:「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这段史料是记载春秋时期,郑伯即位,把都城超过国土三分之一的京地封给其弟共叔段,又放任段占领西鄙和北鄙,到后来段企图谋反,想强夺王位,母亲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郑伯知道后立刻派兵攻打,在鄢这个地方打败段,段逃到共国。《谷梁传》针对这个事件评论道: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有失为人兄长;但是直接称公子共叔段为「段」,则是贬低他,因为他已经失去作为一个公子和弟弟所应有的礼节。相较下,《春秋》经文褒贬之义,鄙视段的程度超过郑伯。至于对庄公的非议,则在于他「处心积虑」地去实践把段杀掉的心愿。这是说身为兄长的庄公,故意放纵段的罪行,等他酿成大祸后再赶尽杀绝。「处心积虑」这句成语就从《谷梁传》原文摘出,用来形容千方百虑,蓄意已久。

1. 费尽心思、筹尽思虑。【例】这份工作是我苦心积虑帮他安排的,他竟不肯接受。

1. 费尽心神,百般思虑。如:「这份工作是我苦心积虑帮他安排的,他竟不肯接受。」

词语解释

苦心积虑: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文化,形容一个人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或解决某种问题,在内心深处不断思考、绞尽脑汁地谋划和策划。它强调的是个人在面临困难时的投入精神以及对目标坚定不移的决心。

  • “苦”: 意为努力。
  • “心”: 表示内心的想法。
  • “积虑”: 用长时间聚集起来的心思,形容反复思考、深思熟虑。

整体来说,“苦心积虑”表达了一个人经过长期的思索和勤奋的努力来达成某个目标的决心与行动。这个成语常用来赞扬那些在事业或学问上付出巨大努力的人。

造句

  1. 自从他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画家以来,他就苦心积虑地构思着每一个作品的主题。
  2. 在这次比赛中,她凭借苦心积虑训练,最终获得了冠军。
  3. 公司面临经营危机时,总经理带领团队苦心积虑寻找出路,终于找到了新的市场方向。
  4. 他为了实现创业梦想,白天工作、晚上学习,苦心积虑地规划着公司未来的发展蓝图。
  5. 他为了解决这个数学难题,已经苦心积虑了好几天了。

分词解释

1 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与“甘”相对:甘~。~胆。~瓜。2 感觉难受的:~境。~海(原为佛教用语,后喻很苦的环境)。~闷。含辛茹~。吃~耐劳。~恼。3 为某种事所苦:~雨。~旱。~夏。~于(❶对某种情况感到苦恼;❷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4 有耐心地,尽力地:~劝。~口婆心。刻~。~心孤诣。5 使受苦:那件事可~了你啦!

xīn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1 聚集:~少成多。处心~虑。~储。~愤。~郁。~怨。~愿。~累(lěi )。~攒。2 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数。乘~。体~。容~。

1 思考:考~。思~。人无远~,必有近忧。2 担忧:顾~。忧~。不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