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平的拼音、解释、组词

讨平的简介:

tǎo píng
1.讨伐平定。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讨伐平乱。《后汉书.卷六四.卢植传》:「及车骑将军皇甫嵩讨平黄巾,盛称植行师方略,嵩皆资用规谋,济成其功。」

《讨平》的详细解释

讨平,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常见。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 征讨平定: 指对不服从或叛乱的地方进行军事征伐和治理,使其归顺。
  2. 打击镇压: 用于表示对于某些势力的坚决打压和镇压行为。

造句

  1. 唐朝初年,太宗李世民多次讨平各地反叛势力,稳定了国家局势。
  2. 明朝年间,朱元璋为了巩固江山,常常讨平各地的农民起义军。
  3. 清朝末期,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清政府多次出兵讨平,以维持其统治地位。
  4. 西汉时期,匈奴入侵中原,汉武帝派兵讨平,加强了边疆防御。
  5. 宋代岳飞率领的军队多次讨平金军及南侵的其他势力,保卫了国家的安全。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讨平”在古代的具体应用场景,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军事活动的一些重要事件。

分词解释

tǎo

1 查究,处治:检~。2 征伐,发动攻击:~伐。声~(宣布罪行而加以抨击)。3 研究,推求:研~。探~。4 索取:~还(huán)。5 求,请求:~教(jiào )。~饶。6 惹:~厌。~人喜欢。7 娶:~老婆。

píng

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地。~面。~原。2 均等:~分。~行(xíng)。抱打不~。公~合理。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列。~局。~辈。4 安定、安静:~安。~服。5 治理,镇压:~定。6 抑止(怒气):他把气~了下去。7 和好:“宋人及楚人~”。8 一般的,普通的:~民。~庸。~价。~凡。9 往常,一向:~生(a.从来;b.终身)。~素。10 汉语四声之一:~声。~仄。11 姓。12 〔~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13 古同“评”,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