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洋片的拼音、解释、组词

拉洋片的简介:

lā/lá yáng piàn/piān
一种民间文娱活动,在装有凸透镜的木箱中挂着各种画片,表演者一面拉换画片,一面说唱画片的内容。观众从透镜里可以看到放大的画面。也叫拉大片。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盛行于民国初年的民俗杂艺,是电影未流行前的娱乐杂技。以敲打锣鼓方式招揽生意,将各种彩色的画片或西洋景物,挂于装有凸透镜的木箱中,一面说唱画片的内容一面换片,如电影般的供人观赏。唱词多七字句,唱腔则多为当地的民歌小调。也称为「拉大片」、「西洋景」、「西洋镜」。

《拉洋片》这个词汇主要源于中国的民间娱乐活动,是一种传统的街头表演形式。它起源于清朝末年,在中国城乡广泛流行,是一种以视觉刺激为主、带有一定娱乐性和欺骗性的街头艺人的表演方式。

详细解释

  • 起源与发展:早期的“拉洋片”主要是通过携带一个小型的圆形或方形的纸箱来实现,箱内装有许多贴有各种彩色画片的小轮盘。随着箱子的转动,每张画片上会显示不同的图案或场景。表演者一边拉动小轮盘,一边讲述这些图案背后的故事,以此吸引行人围观和购买门票。
  • 内容与形式:这种表演的内容丰富多样,通常包括风景名胜、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了普通民众对于新奇事物的好奇心,也传播了一些文化知识。
  • 社会影响:“拉洋片”作为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况。但由于其表演方式带有一定欺骗性质,近年来已经被现代娱乐形式所取代。

造句

  1. 小时候的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到“拉洋片”的身影,那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2. 现在想起来,在那些古老的旧城区里,“拉洋片”是那么引人入胜的游戏。
  3. 每当看到有人在卖弄所谓“高超技艺”,实际上只是“拉洋片”的时候,都会感到一种无奈与讽刺。
  4. 尽管“拉洋片”早已不复流行,但那背后承载的文化记忆仍然鲜活地存在于很多人的脑海中。
  5.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就有对这种表演形式的描绘,它不仅展现了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也成为了影片中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

分词解释

lā,lá

1 牵,扯,拽:~车。~网。~下马(喻使某人下台)。2 用车载运:~货。3 使延长:~延。~伸。4 排泄粪便:~屎。5 联络:~拢。~帮结伙。6 摧折:摧枯~朽。7 带领转移:把部队~出去。8 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小提琴。9 抚养子女:~扯。10 帮助:他有困难,~他一把。

yáng

1 比海更大的水域:海~。2 广大,众多,丰盛:~溢。~~。3 指外国的,外国来的:~人。~货。~为中用。4 指现代化的(区别于“土”):土~结合。5 银元:大~。~钱。

piàn,piān

1 平而薄的物体:卡~。名~。2 切削成薄的形状:~肉片。3 少,零星:~段(整体当中的一段)。~刻。~面。~甲不存。4 指较大地区内划分的较小地区:分~儿开会。5 〔~假名〕日本文所用的楷书字母。6 量词,指面积、范围、景象、心意等或成片的东西:两~药。一~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