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质的拼音、解释、组词

形质的简介:

xíng zhì
1.肉体﹐躯壳。 2.外形﹐外表。 3.才具﹐气质。 4.犹形制。 5.指形式。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躯体、身体。唐.刘禹锡〈祭柳员外文〉:「意君所死,乃形质耳。魂气何托,听予哀辞。」《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既能知道了,喜欢了,便不见也和见了的一样。只不过隔了形质,并非隔了神气啊。」

2. 形体与本质,外貌与内涵。《晋书.卷一○三.刘曜载记》:「自以形质异众,恐不容于世,隐迹管涔山,以琴书为事。」

3. 哲学上指形式与质料,为构成事物本质的二种元素。形式是构成事物类别的决定因素,质料是事物变化的主体。此理论由亚里斯多德首创,经士林哲学继续完成。

词语解释

《形质》这个词通常并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在现代汉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独立词,但它可以由两个部分组成来理解:“形”和“质”。我们首先解析这两个部分:

  • :指物体、事物的外观或形式。它涵盖了外在的表现、形态。
  • :指的是本质、材质或者属性。通常用来形容内在的本质、品质。

结合来看,“形质”可以引申为描述一个事物既包括其外观也包括其本质,或者是探讨事物的表象和内核的关系。

造句

  1. 这幅画作通过精细的笔触捕捉了光线与色彩的变化,展现了形质合一的艺术魅力。
  2. 在科学研究中,了解一个物体不仅要看它的物理形状(形),还要研究它内部结构及其功能特性(质)。
  3. 她对每一个设计都追求极致,确保每一款作品在外形美感和材质质量上都能体现形质之美。
  4.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故事情节的编排,更需通过文字表达出人物性格与命运交织的内在世界,实现形质并举的艺术效果。
  5. 对于艺术品而言,形是其视觉呈现的基础,而质则是作品背后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内涵所在。

以上句子均是对“形质”概念的应用扩展,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了这一词汇来强调事物或作品内外兼修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

xíng

1 实体:~仪(体态仪表)。~体。~貌。~容。~骸。~单影只。~影相吊。2 样子:~状。~式。~态。~迹。地~。情~。3 表现:~诸笔墨。喜~于色。4 对照,比较:相~见绌。5 状况,地势:~势。6 古同“ 型 ”,模子。7 古同“ 刑 ”,刑罚。

zhì

1 本体,本性:物~。流~(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言(实言)。沙~。本~。~点。品~。性~。素~。资~。2 朴素,单纯:~朴。~直。3 问明,辨别,责问:~疑。~问。~询。对~。4 抵押或抵押品:人~。5 同“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