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陋就寡的拼音、解释、组词

因陋就寡的简介:

yīn lòu jiù guǎ
指满足于简陋苟且,不求改进。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因陋就简」。见「因陋就简」条。

2. 此处所列为「因陋就简」之典源,提供参考。 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据《汉书.卷三六.楚元王传》引)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逸《礼》有三十九,《书》十六篇。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余通,臧于秘府,伏而未发。孝成皇帝闵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秘臧,校理旧文,得此三事,以考学官所传,经或脱简,传或间编。传问民间,则有鲁国(柏)〔桓〕公、赵国贯公、胶东庸生之遗学与此同,抑而未施。此乃有识者之所惜闵,士君子之所嗟痛也。往者缀学之士,不思废绝之阙,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1>且不能究2>其一艺。……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以《尚书》为备,谓左氏为不传《春秋》,岂不哀哉! 〔注解〕 (1) 罢老:劳乏、困倦。罢,音ㄆ|ˊ,通「疲」。 (2) 究:完全通晓。

3. 此处所列为「因陋就简」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因陋就简」原作「因陋就寡」。秦时焚书坑儒,只留下医药及卜筮之书,其余书籍几乎付之一炬。汉兴之后,朝廷为了复兴文化,一方面广搜经书的断简残篇,一方面也请年老学者口述经文,以当时通用的文字「隶书」记录下来。汉武帝时,鲁恭王破坏孔子故居,在墙壁中发现了由秦前文字所写成的经书。哀帝时,刘歆又于秘府校书时发现了其他的古文经书。因为使用的文字不同,所以用隶书写成的经书被称为「今文经」,而由秦前文字写成的经书则称为「古文经」。两者的经书虽同,但内容实有出入,且两派学者的治学研究态度更是大相迳庭,今文经学者偏重微言大义,被朝廷视为标准,由博士学官讲授;古文经学者则偏重于名物训诂,流传于民间。因此两派学说时见互相攻诘对立。刘歆是西汉末年的古文经学者,为刘向之子,他继承父志,整理群书,编成《七略》,是我国目录学的鼻祖。当时刘歆为了支持设立古文经的学官,撰〈移书让太常博士〉,责备太常博士,认为他们不重视古文经的价值,只在今文经的断简残篇中,做分析文句的琐碎工作,态度马虎,不求完备,这样即使穷尽一生也无法对经书完全通晓。后来刘歆文中的「因陋就寡」演变为「因陋就简」这句成语,比喻迁就简陋的现有条件去做事。

《因陋就寡》这个词语并不是汉语中标准的成语或者固定用语,不过从其字面意义来分析,可以推测它的含义。这里“因”是根据、顺着的意思,“陋”指简陋或不足的地方,“就”指接受或适应,“寡”则是少或者贫乏的意思。

综上所述,“因陋就寡”大概的意思是说因为事物本身存在简陋或者不完善的地方,而采取了顺应其现状的态度或者是接受了这种状况。它可能用来形容面对不如意的情况时采取的较为消极、妥协的态度,或是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进行调整以适应现有的环境。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个表达方式的用法,我为您提供了五个句子:

  1. 由于时间紧迫,项目小组只能因陋就寡,将一些细节方面的设计简化。
  2. 公司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决定因陋就寡,先保证基本运营所需资源。
  3. 在装修预算有限的前提下,我们只能因陋就寡,选择性价比高的装饰材料。
  4. 虽然这个方案并不完美,但他们还是选择了因陋就寡的方式去实施。
  5. 为了快速完成任务,团队成员们只能因陋就寡,暂时放弃一些优化的需求。

分词解释

yīn

1 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原~。~素。~果。病~。2 理由:~为(wèi)。~而。3 依,顺着,沿袭:~此。~之。~循(a.沿袭;b.迟延拖拉)。~噎废食。陈陈相~。

lòu

1 丑的,粗劣,不文明的:丑~。粗~。~俗。2 狭小,简略:~室。简~。因~就简。~巷簟瓢(形容家境贫寒,生活清苦)。3 见识小:浅~。孤~寡闻。4 轻视:~今而荣古。

jiù

1 凑近,靠近:避难~易。~着灯看书。2 到,从事,开始进入:~位。~业。~寝。~任。~绪。~医。高~。3 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近。~便。~事论事。

guǎ

1 少,缺少:~薄。~恩。~陋。~趣。优柔~断。~不敌众。孤陋~闻。~廉鲜(xiǎn )耻(不廉洁,不知耻)。清心~欲。2 淡而无味:~味。清汤~水。3 妇女死了丈夫:~妇。~母。~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