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仗的拼音、解释、组词
对仗的简介:
duì zhàng
(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诗文中运用音律、句法及词性,使两句子互相对称。【例】律诗的中间两联句子一定要对仗。
1. 对著仪仗。唐时正殿设有仪仗,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奏事,及御史弹劾百官都是对著仪仗上奏。《旧唐书.卷九二.列传.萧至忠》:「旧制:大臣有被御史对仗劾弹者,即俯偻趋出,立于朝堂待罪。」《资治通鉴.卷二一一.唐纪二七.玄宗开元五年》:「诸司皆于正牙奏事,御史弹百官,服豸冠,对仗读弹文。」
2. 诗文中句子的对偶。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对仗固须工整,而亦有一联中句自为对偶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你看这四首诗,炼字炼句及那对仗,看著虽像是小品,然而非真正作手作不出来。」
《对仗》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主要体现在诗歌、骈文等文学形式中。对仗的基本特点是结构相同或相似(如词性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对或相关,通过这种形式达到音韵和谐、意境工整的效果。对仗不仅是一种语言技巧,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详细解释:
- 形式上:要求句式结构相同或者相似。
- 内容上:追求语义上的相对或对应关系。这种相对可以是反义词、近义词的对比,也可以是对事物不同方面的描绘。
- 音韵上:讲究声调的和谐与对称。
通常而言,对仗分为正对(两相对应的句子意思相近或相类)和反对(两个相对的句子意思相反)。另外还有流水对、借对等变体。
造句示例:
- 春眠不觉晓,____。(空缺处可填“处处闻啼鸟”)
- 风劲角弓鸣,____。(空缺处可填“将军猎渭城”)
-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____。(空缺处可填“春水煎茶”)
- 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空缺处可填“樯橹灰飞烟灭”)
- 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空缺处可填“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些例子中,“对仗”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句子的表达形式,也使得整体更具有韵律美和画面感。
分词解释
对
duì
1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2 朝着:~酒当歌。3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4 跟,和:~他商量一下。5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6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7 看待,应付:~待。8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9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11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12 平分,一半:~开。13 搀和(多指液体):~水。14 量词,双:一~鹦鹉。
仗
zhàng
1 兵器:仪~。明火执~。2 拿着兵器:~剑。3 战争:打~。胜~。4 凭借,依靠:倚~。仰~。~恃。~义执言(为了正义说公道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