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北的拼音、解释、组词
逐北的简介:
zhú běi/bèi
1.追击败兵。 2.逃跑。
1.追击败兵。 2.逃跑。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追剿败北逃亡的军队。【例】我军乘胜逐北,永除后患。
1. 追剿败北逃亡的军队。《汉书.卷一.高帝纪下》:「上从晋阳连战,乘胜逐北,会大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斩将搴旗,追奔逐北。」
词语详解:逐北
逐北这个词汇出自古代军事术语,“逐”意为追逐、驱赶,“北”则指败军。在战争中,当一方军队已经败退,另一方就会乘胜追击,这种行为就被称为“逐北”。此词主要用来形容战后胜利者紧追敌军,继续攻击直至敌人溃散的情形。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文献和军事著作中,“逐北”常被用作战术的一部分,强调的是利用优势兵力、士气高昂等条件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这种战术讲究及时打击败退之敌以达到彻底歼灭的目的。
造句
-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役都包含了精彩的“逐北”场景,例如长平之战中的赵国军队就是利用秦军的疲惫,成功地进行了追击。
-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北伐时对蜀军采取了积极进攻策略,当敌军败退时他立即下令部队进行“逐北”,尽量扩大战果。
- 此次战斗中,我方部队表现得尤为英勇,在敌人撤退时果断进行了“逐北”行动,最终取得了胜利。
- 《孙子兵法》一书中提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实际军事行动中,指挥官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战术,包括适时地进行“逐北”,以保持战场上的主动权。
- 在电影《战狼2》里,中国军人面对敌军的溃败时毫不犹豫地下达了追击命令,并成功进行了高效的“逐北”行动。
通过以上解释和造句,“逐北”的概念及其在古代战争中的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