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劲节的拼音、解释、组词

高风劲节的简介:

gāo fēng jìn jié
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操。同“高风峻节”。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高风亮节」。见「高风亮节」条。

2. 此处所列为「高风亮节」之典源,提供参考。 1、「高风」:《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甲子之朝兮,汩吾西征。发轫新丰兮,裴回镐京。陵飞廉而太息兮,登平阳而怀伤。悲时俗之险阸兮,哀好恶之无常。弃衡石而意量兮,随风波而飞扬。纷纶流于权利兮,亲雷同而妒异;独耿介而慕古兮,岂时人之所憙?沮1>先圣之成论2>兮,3>名贤之高风4>;忽5>道德之珍丽兮,务6>富贵之乐耽。遵大路而裴回兮,履孔德之窈冥;固众夫之所眩兮,孰能观于无形?行劲直以离尤兮,羌前人之所有;内自省而不惭兮,遂定志而弗改。欣吾党之唐虞兮,愍吾生之愁勤;聊发愤而扬情兮,将以荡夫忧心。往者不可攀援兮,来者不可与期;病没世之不称兮,愿横逝而无由。 〔注解〕 (1) 沮:音ㄐㄩˇ,败坏、破坏。 (2) 成论:定论。 (3) :音ㄇ|ㄠˇ,超越。 (4) 高风:高超的风范。 (5) 忽:轻视、瞧不起。 (6) 务:致力从事。 2、「亮节」:晋.陆云〈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据《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一○四.陆云》引)於穆府君,远祖弥光。功济黎献,泽洽八荒。披图承禅,袭化轩唐。洪风既振,遐曜休煌。越殷1>自周2>,绍膺3>遗祉4>,亮节三恪5>,侯服6>千祀。悠悠讫兹,徽烈不巳。 〔注解〕 (1) 殷:殷商,朝代名。西元前1751∼前1111。成汤始号为商,传至盘庚,改号为殷,合称为「殷商」。 (2) 周:朝代名。西元前1122∼256。周武王灭商至周赧王为秦所灭,共历八百六十七年。前期都镐京,自武王传至幽王宠褒姒亡国,十二君,历三百五十二年,史称「西周」。自周平王东迁雒邑至周赧王亡国,二十二君,历五百一十五年,史称「东周」。 (3) 绍膺:继承。膺,音|ㄥ。 (4) 祉:音ㄓˇ,幸福。 (5) 三恪:周武王克殷,封前三朝的后裔以王侯名号,称为「三恪」。一说封虞、夏、殷之后于陈、杞、宋。一说封黄帝、尧、舜之后于蓟、祝、陈。恪,音ㄎㄜˋ,恭敬。 (6) 侯服:古代王城外围,按一定距离所划分的区域。夏制指离王城一千里之地,周制指距王畿五百里之地。

3. 此处所列为「高风亮节」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高风亮节」系由「高风」及「亮节」二语组合而成。「高风」见于《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冯衍,字敬通,东汉辞赋家,京兆杜陵人,生卒年不详。少有奇才,博通群书。王莽时,诸公荐举,冯衍辞不肯仕。新朝末年入更始政权,后与鲍永归降光武帝;但光武帝怨衍迟不归降,未予重用。后衍因与外戚交往,被免官归里,撰〈显志赋〉以自伤。赋中借史实以讽谕时政,借追慕古人而抒发其郁抑不平。赋云:「沮先圣之成论兮,名贤之高风。」是写冯衍虽然伤己不能遇到尧舜这样的明君,但自己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志节,不苟同这种世俗之见。「亮节」则见于晋.陆云〈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陆云(西元262∼303),字士龙,晋吴郡人。与兄陆机齐名,时称「二陆」。其文词藻丽密,旨意深雅。他在好友豫章内史夏府君过世后,写了一篇哀祭文。其中:「越殷自周,绍膺遗祉,亮节三恪,侯服千祀,悠悠讫兹,徽烈不巳。」是叙述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伟大的功业。并以「亮节」一词,形容故友的坚贞节操。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成「高风亮节」,用来形容人的品格高尚,气节坚贞。

1. 高尚的品格,坚贞的气节。明.邵璨《香囊记》第三一出:「那饮药谯玄,纳肝弘演,高风劲节真堪羡。」也作「高风亮节」、「高风峻节」、「贞风亮节」。

《高风劲节》这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用来形容人品的一种高尚评价。它由两个成语组成:“高风”和“劲节”,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美德。“高风”指高尚的情操,清高的风尚;“劲节”比喻坚韧不屈的气节或品质。

详细解释

  • 高风:指的是一个人的品德、情操达到很高的境界。通常用来形容人品高尚、行为端正。
  • 劲节:比喻人的意志坚决,态度刚正。常用于描述那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人,在逆境中坚持自我原则的人。

造句

  1. 张老师以其高风劲节赢得了一致的尊敬和爱戴。
  2. 在那恶劣的环境中,他依然保持了高尚的情操和坚韧的性格。
  3. 尽管外面风雨交加,他依然坚守岗位,体现了高风劲节的精神。
  4. 这位领袖以他的高风劲节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5. 看着他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来的高风劲节,我们都深感敬佩。

分词解释

gāo

1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峰。~空。~踞。~原。~耸。~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瞻远瞩。2 高度:他身~一米八。3 等级在上的:~级。~考。4 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质量。~消费。~价。~档。~手。~能物理。5 声音响亮:引吭~歌。6 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就。~论。~寿。~堂。~徒。7 热烈、盛大:~昂。兴~采烈。8 显贵,道德水平高:崇~。清~。~风亮节。~尚。~雅。~洁。9 宗族中最在上之称:~祖。10 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11 姓。

fēng,fěng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8 姓。

jìn,jìng

1 力气,力量:~头。费~。干~。2 精神,情绪,兴趣:干活儿起~儿。这部电影真没~。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