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表的拼音、解释、组词

遗表的简介:

yí/wèi biǎo
1.谓古代大臣临终前所写的章表,于卒后上奏。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从前大臣临死前所起的遗言章奏,死后上陈于君主,称为「遗表」。《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刘词辟为从事,词卒,遗表荐普于朝。」《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将陶谦遗表,申奏朝廷。」也称为「遗折」。

遗表》,在中国古代,通常指帝王或重要官员在其去世前写给继承者或者君主的一封信件。在现代语境中,这一词汇可能被用于比喻性地形容某人在临终前所留下的信件、遗书等文字材料。这些材料往往表达了个人最后的心声、对后人的教诲以及一些重要的意愿或安排。

详细解释

  • 来源与历史背景:在封建社会中,《遗表》是指帝王或高级官员在其生命即将结束时写给后代子孙或君主的信件,内容通常包括个人的政治主张、家国情怀、对后世治国理政的看法以及对子女和臣民的期望等。
  • 功能与意义:这类文献不仅是个人精神遗产的一部分,往往也被视为指导国家政策走向的重要依据。通过《遗表》,人们能够洞察到古代政治人物的思想理念及他们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深刻见解。

造句

  1. 汉武帝在去世前写下了《遗表》,详述了他对后继者的期望与治国方略,希望他们能继续秉承他的意志。
  2. 清朝康熙帝在其晚年撰写了一篇充满智慧和远见的《遗表》,为未来几代皇帝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 这位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颤抖的手写下了这封感人至深的《遗表》给自己的子女们。
  4. 李白临终前挥毫泼墨,留下了一篇充满豪情与哲理的《遗表》,表达了他对于自由和理想世界的向往之情。
  5. 面对即将到来的生死时刻,这位老人认真地撰写了《遗表》,不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对其子子孙孙寄予了殷切期望。

通过上述解释和造句,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遗表”这一词语,并能应用于不同情境中。

分词解释

1 丢失:~失。~落。2 漏掉:~忘。~漏。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路不拾~。4 余,留:~留。~俗。~闻。~址。~风。~憾。~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5 死人留下的:~骨。~言。~嘱。6 不自觉地排泄:~尿。~精。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传。8 抛弃:~弃。

biǎo

1 外部,外面,外貌:~面。外~。仪~。~象。~层。~皮。2 显示:~示。~态。~征。~达。~露。~演。~情。略~心意。3 中医指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汗。4 分类分项记录事物的文件:~册。~格。~报。调查~。5 计时间的器具,通常比钟小,可以带在身边:钟~。手~。怀~。6 计量某种量的器具:电~。7 标志,榜样:~率(shuài )。为(wéi )人师~。8 称呼父亲或祖父的姊妹、母亲或祖母的兄弟姊妹生的子女,用来表示亲属关系:~亲。~兄弟。9 测量的标尺:~尺。圭~(古代测日影的器具)。10 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章。诸葛亮《出师~》。11 树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