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愤不启的拼音、解释、组词
不愤不启的简介:
bù fèn bù qǐ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 AI解释
《不愤不启》出自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名言,原文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古语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等待学生达到一定的思考深度或情感状态时才给予指导。具体解释如下:
- “愤”:指内心渴望得到解决某个问题的情绪高涨的状态。当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但又感到困惑的时候。
- “悱”:指的是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言语或思路的情况,即口中有话而不知如何表达出来时的纠结与犹豫状态。
- “启” 和 “发” 分别意为启发、引导或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简而言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教师不能轻易地去教导那些还没有对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或者已经感到挫败感的学生。只有当学生处于这种情感和认知的临界状态时,才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自我思考并最终解决问题。
造句实例:
- 教师耐心等待学生们在遇到难题时能自然地产生愤悱情绪后,才会适时进行启发。
- 在讨论会上,当大家陷入争论时,主持人选择不干预,相信给与时间让双方都“愤”和“悱”,最终会找到共识。
- 小明解不出这道数学题,在老师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之前,一直尝试着自己解决,正体现了古人说的“不愤不启”的精神。
- 对于初学者来说,直接给出答案可能不会让他们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更有效的方式是通过提问和讨论来激发他们的思考热情。
- 这个项目小组在遇到瓶颈时能够积极沟通交流,并在大家意见相左、争论激烈的时候暂停工作,等待成员们‘愤’和‘悱’后再重新开始。
分词解释
不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愤
fèn
1 因不满而忿怒或怨恨:气~。~悱(郁闷)。~慨。~怒。~然。悲~。激~。~恚。公~。义~填膺。~世嫉俗。
启
qǐ
1 打开:~封。~门。某某~。~齿。2 开始:~用。~程。~运。3 开导:~迪。~发。~蒙。~示。~明(古代指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出现在东方天空的金星)。承上~下。4 陈述:~事。5 书信: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