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的拼音、解释、组词

二甲的简介:

èr jiǎ
1.殿试第二等。

  • AI解释

词语“二甲”是指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等第。在唐代科举制度中,最高级别的考试是“解试”,接下来分别是“省试”,然后是“礼部贡试”。到了宋代,这种排序有了进一步的细化,分为“一等”、“二等”和“三等”。二甲即为第二等级。

详细解释: 1. 定义:“二甲”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第二高等次。 2. 排列顺序:在唐代,“一等”排第一,然后依次是“二等”,再下的是“三等”。“二甲”位于第三位。 3. 使用范围:仅限于明清时期和以后的科举制度中。

造句: 1. “他在参加完这次全国性的‘二甲’考试后,终于如愿以偿地被录取为北京大学的学生。” 2. “她凭借多年的努力,通过了‘二甲’级别的考核,成功晋升为公司高级经理。” 3.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只有获得‘二甲’资格的考生才有机会进入仕途。” 4. “李老师一直激励他的学生要不断进取,争取考取更高的等级,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5. “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准备,小明终于通过了全国性的‘二甲’考试,并顺利地进入了清华大学。”

分词解释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

jiǎ

1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子。花~(六十岁的人)。2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等。3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名为“进士及第”);二~(名为“进士出身”);三~(名为“同进士出身”)。4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盔~。~兵。~士。5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板。装~车。6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龟~。7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8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保~。~长。9 植物果实的外壳:~坼(外表裂开)。10 古同“胛”,肩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