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的拼音、解释、组词
赤壁的简介:
chì bì
1.山名。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队处。在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与汉阳南纱帽山隔江相对。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江水左径百人山(今纱帽山)南,右径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处所也。"宋黄庭坚《次韵文潜》:"武昌赤壁吊周郎,寒溪西山?漫浪。"一说,谓湖北蒲圻西之赤壁山。 2.即赤鼻矶。
1.山名。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队处。在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与汉阳南纱帽山隔江相对。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江水左径百人山(今纱帽山)南,右径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处所也。"宋黄庭坚《次韵文潜》:"武昌赤壁吊周郎,寒溪西山?漫浪。"一说,谓湖北蒲圻西之赤壁山。 2.即赤鼻矶。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山名。有四,皆在今湖北省境内:(1)位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三国时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队于此。(2)位黄冈县城外的赤鼻矶。为苏轼赤壁赋所咏之地。(3)位武昌县东南。也称为「赤矶」。(4)位汉阳县沌口的临嶂山,与乌林峰相对。
《赤壁》通常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历史场景,通过描绘战争遗址和战舰残骸,抒发了对历史兴衰、英雄往事的感慨。
详细解释
原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
折戟沉沙铁未销: 折断了的兵器(指古代的箭矢或剑)埋没在沙中,经过岁月的洗礼,其金属部分尚未完全锈蚀。这里的“折戟”和“铁未销”象征着战争留下的痕迹。
-
自将磨洗认前朝: 诗人自己拣起这些兵器,磨洗后辨认出它们来自古代。这一句表达了对历史往事的追忆和反思。
-
东风不与周郎便: 这一句借用典故,意味着如果没有东风的帮助,东吴军队(由周瑜统率)可能不会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
-
铜雀春深锁二乔: 铜雀台是曹操所建的一座宫殿,在此句中用“铜雀”代指曹家的统治。诗人想象如果当时周郎没有胜出,这两位美女(指的是孙权的妹妹和她的丈夫——周瑜的妻子)或许会被关押在深宫之中。
造句
-
深夜,我独自漫步于古战场遗址,仿佛能听到千年前铁马冰河的声音。《赤壁》中那“折戟沉沙”的景象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
那个时代充满了英雄与豪情的故事,《赤壁》就是其中一首传颂千古的佳作。
-
诗人借古讽今,通过对《赤壁》中的描述来表达他对历史变迁的看法和感慨。
-
通过阅读《赤壁》,我们可以想象当年战舰并排、硝烟弥漫的战场情景,感受那份紧张与激昂。
-
在探讨中国古代战争策略时,《赤壁》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研究那段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