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定书的拼音、解释、组词
议定书的简介:
yì dìng shū
条约的一种。已签订条约的国家对条约的解释、补充、修改以及有关某些技术性问题所达成的书面协议。有的附在正式条约后面,有的可作为单独文件。对某些达成一致意见的会议记录,也称为议定书。
条约的一种。已签订条约的国家对条约的解释、补充、修改以及有关某些技术性问题所达成的书面协议。有的附在正式条约后面,有的可作为单独文件。对某些达成一致意见的会议记录,也称为议定书。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国际文件的一种:(1)指缔约国对于条约的补充或修改等问题,所达成的书面协议。其形式有附于原条约之后或单独文件。(2)国际会议对某些问题达成协议,并经签字的纪录,如《京都议定书》。
《议定书》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指的是具有不同含义和功能的文书,但最常见的是指由双方或多方签订的正式文件,用以对某个条约、协定或协议的具体条款进行补充、修改或是进一步明确说明。通常,《议定书》会详细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且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
详细解释:
- 定义:《议定书》是一种官方文书,在国际法中常见,用于对现有条约或其他正式文件中的某些条款进行补充或修正。
- 功能:它主要用于对已有协议的具体细节做出进一步明确和规定,可以是增加新的内容、修改部分内容或者澄清理解上的歧义。
- 性质:《议定书》通常与原有文件一同被视为整体的一部分,并且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造句示例:
- 在双方签订的贸易协定基础上,为了明确商品规格要求,双方签署了补充性《议定书》,以确保协议执行无误。
- 新的环境保护《议定书》已经生效,对原有的环境友好型政策进行了详细说明,并新增了多项具体措施。
- 双方在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经过多次会谈最终签订了正式合作协议,《议定书》作为其补充文件也同时签署。
-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公司与供应商重新修订了采购协议,并通过《议定书》形式进行了正式确认。
- 在国家间就边界问题进行协商时,双方同意以书面形式确定一些边界标志的具体位置,从而形成了一份重要的《议定书》。
这些例子涵盖了不同领域和情境中的《议定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议
yì
1 意见,言论:~论。提~。建~。2 讨论,商量:商~。会~。协~。~案。~决。~价。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恐招物~。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驳~。
定
dìng
1 不动的,不变的:~额。~价。~律。~论。~期。~型。~义。~都(dū)。~稿。~数(shù)(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规~。鉴~。2 使不变动:~案。~罪。决~。确~。3 平安,平靖(多指局势):大局已~。4 镇静,安稳(多指情绪):心神不~。5 确凿,必然的:必~。镇~。6 预先约妥:~计。~情。~货。~做。7 姓。
书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