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戏的拼音、解释、组词
花鼓戏的简介:
huā gǔ xì/hū
流行于湖北、湖南、安徽等省的地方戏曲剧种,由民间歌舞花鼓发展而成。
流行于湖北、湖南、安徽等省的地方戏曲剧种,由民间歌舞花鼓发展而成。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流行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民间杂艺。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来,通常为男女二人,一人执锣,一人背鼓,边歌边舞。由于流行地区及表演形式的差别,有各种花鼓。也称为「花鼓」。
《花鼓戏》,又称“湖南花鼓”或“湘剧”,是中国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湖南中部、南部以及四川东部等地。它属于中国地方戏剧中的小戏范畴,以其轻快活泼、富有生活气息的表演风格著称。
详细解释
-
起源与发展:《花鼓戏》的历史悠久,其雏形可追溯到明代末年,但真正形成独立剧种是在清代中期。它吸收了当地的民间音乐、舞蹈和说唱艺术精华而发展起来。
-
表演形式:花鼓戏的表演以歌舞为主要表现手段,融合了独唱与合唱、对白等多种形式。剧情生动活泼,常采用讽刺喜剧的方式进行演绎。
-
唱腔特点: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音乐风格,常用曲调有“三五七”、“流水板”等,旋律优美动听,富有地方色彩。
-
角色与服饰:花鼓戏的角色相对简单,常以小生、小旦为主角,服装道具也较为简洁明快。演员表演注重生活化和幽默感,力求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
-
表现内容:《花鼓戏》多取材于民间传说或日常生活故事,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情趣和社会风貌。
造句
- 湖南的朋友们常常会哼上两句《花鼓戏》,展现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 在春节期间,许多地方都组织了《花鼓戏》表演活动,以庆祝节日和传承文化。
- 小王是个《花鼓戏》爱好者,在家经常模仿剧中人物的动作和唱腔。
- 为了参加这次比赛,他们特意排练了一出精彩的《花鼓戏》节目。
- 村里的老人们说,《花鼓戏》是他们的精神食粮,每到节假日都会聚集在一起欣赏。
分词解释
花
huā
1 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2 供观赏的植物:~木。~草。~匠。~事(游春看花等事)。3 形状像花的东西:雪~。浪~。钢~。火~。棉~(棉的絮亦称花)。礼~(烟火)。挂~(指战斗中受伤)。4 用花装饰的:~圈(quān )。~篮。~灯。~车。5 具有条纹或图形的,不只一种颜色的:~样。~边。~~绿绿。印~。6 指“痘”:天~(一种急性传染病)。7 混杂的,不单纯的:~猫。~白头发。8 虚伪的,用来迷惑人的:~言巧语。9 表面好看,没有实效的:打~拳。~架子。10 模糊不清:头昏眼~。11 喻事业的精华:体育之~。12 喻女子:姊妹~。13 用掉:~钱。14 名目繁复的:~名册(人员名册)。15 犒赏的钱或物:~红。16 某些细嫩的东西:蚕~。鱼~。17 指妓女或与妓女有关的:~娘(妓女)。~魁。18 〔~甲〕指六十岁,如“年逾~~。”19 姓。
鼓
gǔ
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5 高起,凸出:~包。~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戏
xì,hū
1 玩耍:游~。儿~。嬉~。~豫(嬉游逸乐)。二龙~珠。2 嘲弄,开玩笑:~言。~弄。~谑(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3 戏剧,也指杂技:一出~。黄梅~。看~。演~。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