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文假醋的拼音、解释、组词
酸文假醋的简介:
suān wén jiǎ cù
形容装出一副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形容装出一副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讥嘲卖弄文才或故作文雅有礼的人。孤本元明杂剧˙东篱赏菊˙头折:则是听不上他那酸文假醋的,动不动便是诗云子曰儿。红楼梦˙第一○九回:大凡一个人,总不要酸文假醋才好。
1. 讥嘲卖弄文才或故作文雅有礼的人。《孤本元明杂剧.东篱赏菊.头折》:「则是听不上他那酸文假醋的,动不动便是诗云子曰儿。」《红楼梦》第一○九回:「大凡一个人,总不要酸文假醋才好。」
《酸文假醋》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习俗或说法,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装模作样、虚张声势的人。其中,“酸”指的是醋的味道,通常让人联想到酸涩;“文”指学问或者文章,代表知识和文化的积累;“假醋”,即装着是真醋但实际上不是的醋,常用来比喻不真实的东西。所以整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那些虽然看似博学多闻、才华横溢,实际上却是表面功夫,缺乏实质内容的人。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那些为了显示自己的知识渊博或者文化底蕴而故意做作、卖弄的人。它强调的是那种行为的虚伪性与不真诚,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之间对于浮夸作风的一种不满或讽刺态度。
造句
- 小李平时爱读书,但其实没什么真才实学,一开口说话就酸文假醋,让人反感。
- 在学术讨论会上,他总是装模作样地提出一些所谓的“高深”观点,实际上却是酸文假醋。
- 别看他口若悬河,满嘴跑火车,但说到底还是酸文假醋的虚张声势而已。
- 小王虽然读了不少书,但动起笔来就酸文假醋,写的文章让人看不下去。
- 上次聚会他的表现简直令人发指,酸文假醋的做派让大家都很尴尬。
分词解释
酸
suān
1 像醋的气味或味道:~菜。~溜溜。~梅。~甜。~奶。~枣。2 化学上称能在水溶液中产生氢离子的化合物,分“无机酸”、“有机酸”两大类:盐~。碳~。硝~。硫~。~碱度。3 讥讽人的迂腐:穷~。寒~。4 悲痛,伤心:~楚。辛~(亦作“酸辛”)。~苦。~怆。~怀。5 因疲劳或疾病引起的微痛而无力的感觉:~痛。腰~腿疼。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假
jiǎ,jià
1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山。~话。~冒。~释。~死。虚~。真~。弄虚作~。2 借用,利用:~借。~货。~道(借路)。~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公济私。不~思索(用不着想)。3 〔~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草书称“平~~”。4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设。~使。~令。~如。~若。
醋
cù
1 一种调味用的液体,味酸:米~。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