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学海的拼音、解释、组词

文江学海的简介:

wén jiāng xué hǎi
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比喻学问文章范围的广大丰富。

1. 比喻学问文章范围的广大丰富。

文江学海》这个词汇是中文中一个较为典雅且富含哲理的成语,其中“文”指的是文章、文学,“江”比喻广阔无垠的事物或领域,“学”代表学问、知识,“海”则形容深邃广博。整体来看,《文江学海》用来形象地描述文化、学术的广阔领域和深远意义,寓意着在文学或学术研究中,像探索江河之源与大海一样,不断挖掘更深更远的知识海洋。

详细解释:

  1. 广阔的学术视野:“文江”比喻学问的渊博如江,“学海”形容知识的深邃似海。两者结合,形象地描述了在文学或学术领域中探索无限可能性的精神。
  2. 持续的学习精神:这个成语强调了学习和研究不应停止于表面的认识,而应深入挖掘更深层次的知识与文化。
  3. 鼓励创新思维:“文江学海”也象征着一种开放、包容的学习态度,鼓励人们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灵感。

造句示例:

  1. 他从小就立志要遨游于《文江学海》之间,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人。
  2. 在现代科技的背景下,《文江学海》的概念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鼓励我们不断求知。
  3. 那位学者的研究领域横跨多个学科,真正做到了在《文江学海》中游刃有余。
  4.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一直倡导学生要有“文江学海”的精神,勇于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
  5. 虽然他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但他对历史和哲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在《文江学海》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遨游。

分词解释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jiāng

1 大河的通称:~山。~河。~天。~干(gān)(江边)。~心补漏(喻错过时机,补救已迟)。2 特指中国长江:~防。~汉。~淮。~左(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的全部地区)。~右(a.古代指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中下游以南地区;b.旧时江西省的别称)。~东(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三国时吴国的全部地区)。~表(古代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3 姓。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hǎi

1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2 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3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4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5 漫无目标地:~骂。~找。6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7 特指中国上海:~派。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