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武西的拼音、解释、组词

文东武西的简介:

wén dōng wǔ xī
本指汉初叔孙通所定的朝仪,文官位东,武将居西。指文武官员的排列位次。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本为汉代所定的朝仪,武将位在西边,文官位于东方。语本史记.卷九十九.叔孙通传:「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后以文东武西泛指文武官员排列的次序。

1. 本为汉代所定的朝仪,武将位在西边,文官位于东方。语本《史记.卷九九.叔孙通传》:「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后以文东武西泛指文武官员排列的次序。

文东武西”并非一个正式的成语或固定词组,而是根据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文化在东边,军事在西边”。这种说法通常是用于描述地理位置上的划分或者比喻意义上,意指某区域的文化发展与军事防御有着不同的侧重。具体解释如下:

  • :这里常用来代指文化和教育等非物质方面。
  • :一般指东方或东南方。
  • :代表军事、力量等方面。
  • 西:通常指的是西方或西北方。

因此,“文东武西”可以理解为文化活动或学术研究更集中在某一边,而军事防御或者力量则主要在另一边。这种表述更多是比喻和象征意义上的描述。

以下是五个使用“文东武西”的造句例子:

  1. 在古代中国,有说法称:“文东武西”,指的是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而西部则是边疆重镇,军事防御的重点。
  2. 从城市规划来看,我们可以考虑在城市的东南侧建设更多的图书馆和文化馆,而在西北部增加军用设施,“文东武西”可以成为合理布局的一个原则。
  3. 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句“文有曹丕,武有曹操”,这里的“文东武西”可以被解释为文学上的贡献更多在南方或中原地区(如魏国),而军事上的力量则主要集中在北方(如汉朝)。
  4. 现代城市规划中,“文东武西”的概念也常用于分区管理,比如东部作为文化活动中心,西部设立高科技园区和军工业基地。
  5.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也可以根据“文东武西”的原则进行合作,例如东部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可以与西部的军事科技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请注意,这些句子是对“文东武西”概念的应用举例,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固定表达或成语。

分词解释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dōng

1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方。~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流。2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股~。~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3 请客出钱的人:作~。4 姓。

1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装。~器。~警。~林。~坛。~生。~旦。~丑。~净。~举。2 勇猛,猛烈:英~。威~。~断。~士。~夫。3 半步,泛指脚步:步~。踵~。行(xíng )不数~。4 姓。
西

1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2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