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自菲薄的拼音、解释、组词

妄自菲薄的简介:

wàng zì fěi bó
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随意看轻自己,不知自重。#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自暴自弃」

2.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据《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引)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德)〔听〕,以光先帝1>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2>,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注解〕 (1) 先帝:指刘备(西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讨黄巾贼有功,遂为安喜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与汉中,自立为汉中王。西元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称帝,国号汉,年号建章。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谥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 (2) 引喻失义:援引例证而有所不当。见「引喻失义」。〔参考资料〕另可参考: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据《文选.卷三七.表上》引)

3.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避乱荆州,刘备三访其庐乃出。为人足智多谋,忠心耿耿。曾败曹操于赤壁,佐刘备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刘备讨伐孙吴,兵败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他便辅助后主刘禅,立志光复中原。曾上奏章(《文选》称为〈出师表〉)予后主说:「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还有侍卫的大臣和忠勇的将士肯为国家效力,是因为他们为了报答先帝的恩惠。陛下应该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以光大先帝的遗德,鼓舞忠臣志士们的士气,不应该看轻自己,援引不适当的例证,阻塞了忠心爱国的人进谏言的途径。」建议后主刘禅广开言路,多听各方的意见。后来原文中的「妄自菲薄」演变成一句成语,用来比喻过于自卑而看轻自己,不知自重。

1. 过于自卑而不知自重。【例】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可妄自菲薄。

1. 过于自卑而不知自重。《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老残游记》第六回:「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

词语解析

妄自菲薄(wàng zì fěi bó)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的《出师表》。其含义是形容自己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行为或态度。

  • 基本释义:
  • 妄:任意地,胡乱地。
  • 自:自己。
  • 菲薄:意为看轻自己,自轻自贱。

汇总起来,“妄自菲薄”就是指一个人在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情况下,过分贬低或看不起自己。

  • 用法
  • 通常作谓语、定语,用于表达对自己的评价过于消极或者不够自信的情境中。

示例造句

  1. 小明这次考试没考好,他觉得自己太笨了,简直是在妄自菲薄。
  2. 虽然这次项目没有成功,但他不应该妄自菲薄,应该分析失败原因并寻求改进办法。
  3. 你别总是妄自菲薄自己,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关键是要勇于面对和改正。
  4. 在团队讨论中,李经理始终保持积极态度,从不妄自菲薄自己的意见。
  5. 我们不应该因为一次小挫折就妄自菲薄,而应该坚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继续前进。

这些句子都体现了使用“妄自菲薄”来描述一个人因失败或缺点而低估自身价值的行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wàng

1 胡乱,荒诞不合理:轻举~动。胆大~为。~自尊大。~图。狂~。~想。2 非分的,不实的:姑~听之。~自菲薄。~作主张。

1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2 从,由:~从。~古以来。3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4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fēi,fěi

1 花草茂盛,香气浓郁:~~,芳~。2 碳氢化合物的一类,无色有光泽的结晶,可制染料、炸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