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拼音、解释、组词
三顾茅庐的简介: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指汉末刘备往访诸葛亮,凡三次,才得见。◎语本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后用「三顾茅庐」比喻对贤才真心诚意的邀请、拜访。△「初出茅庐」
2. ◎1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据《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引)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1>,猥自枉屈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3>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4>。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闲,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注解〕 (1) 卑鄙:地位卑微低贱。自谦之词。 (2) 猥自枉屈:委曲贬低自己的身分。猥,音ㄨㄟˇ。 (3) 咨:音ㄗ,通「咨」,商量、询问。 (4) 驱驰:奔走效力。 ◎2《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3. 东汉末年天下纷乱,打著「复兴汉室」名号起兵的刘备,在屯田新野时,从徐庶口中得知避居在南阳隆中的诸葛亮是个能人,于是前去拜访,一连去了三次,才见到人。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提到了这件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刘备不顾身分,一连三次专程拜访的诚心,终于感动诸葛亮答应出山替他奔波效力。后来「三顾茅庐」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对贤才真心诚意的邀请、拜访。
1. 汉末刘备往访诸葛亮,凡三次,才得见。见《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后用以比喻敬贤之礼或诚心邀请。南朝梁.徐陵〈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黄石兵法,宁可再逢,三顾茅庐,无由两遇。」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我住著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也作「茅庐三顾」、「草庐三顾」、「三顾草庐」。
词语详解
《三顾茅庐》,源自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常用来形容诚心诚意、不辞劳苦地去拜访或邀请某人。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前往诸葛亮居住的小茅屋,请他出山帮助自己建立蜀汉的故事。
原文典故
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及《三国演义》中有详细记载,主要描述了刘、关、张三兄弟如何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仕。此成语常用来形容对人才的真诚渴求或对待某人的高度重视。
成语出处
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玄德闻孔明在新野,便欲亲往请之。关、张谏曰:‘师哥非等闲可比;若不以礼相待,恐诸葛亮不肯来。’玄德曰:‘吾正欲如此,请之何碍!’遂上马先去了。”
造句
- 公司急需一位技术总监,领导三顾茅庐拜访了张工,终于说服他加入团队。
- 为了能够邀请到优秀人才加盟,老板亲自三次前往对方家中,诚心诚意地交谈。
- 他得知这个社区里有个善于做菜的阿姨,于是多次上门请教,终于学到了很多烹饪技巧。
- 在招聘会上,HR们个个三顾茅庐般地拜访每一位求职者,只为找到合适的人才。
- 为了能请到优秀作家为新书撰写序言,出版社工作人员不辞辛苦地三次登门拜访。
这些句子不仅使用了“三顾茅庐”这个成语,还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