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木的拼音、解释、组词

若木的简介:

ruò mù
1.古代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泂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郭璞注:"生昆仑西附西极,其华光赤下照地。"一说,即扶桑(见清段玉裁《说文.木部》"榑"字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传说中长在日落地方的树木。《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泂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文选.扬雄.甘泉赋》:「吸清云之流瑕兮,饮若木之露英。」

《若木》这个词并非常见的汉语词汇,在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它可能指的是某种特殊的树木或植物。不过,“若”在古汉语中有“如同”的意思,而“木”则是指树木。“若木”通常被理解为一种虚构的、具有象征意义或者神话色彩的树。例如,在《山海经》等古代典籍里提到的若木与太阳和光明有关,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植物。

如果我们将这个词语作为一个文学意象来解释的话,“若木”可以象征着不朽的生命、希望或是理想中的美好状态。以下是5个造句例子:

  1. 在那遥远的天边,他仿佛看到了一棵若木,在金色的阳光下闪烁着永恒的光辉。
  2. 尽管生活充满了挑战和磨难,他心中的若木依然在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
  3. 她说:“即使现实如此残酷,我的梦想就像那棵若木一样,始终坚不可摧。”
  4. 诗人以若木为题,创作了一首充满希望与憧憬的诗歌,赞美它不屈的精神和无限的生命力。
  5. 若木是传说中的树木之一,它的存在象征着理想与美好,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给人带来慰藉。

请注意,《若木》并非一个广泛使用或常见词汇,上述解释和造句基于对“若”字的解读以及其在古代文化背景下的可能含义。

分词解释

ruò,rě

1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2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3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4 约计:~干(gān )。~许。5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6 顺从:“曾孙是~。”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1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乔~。灌~。~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求鱼。2 木料、木制品:~材。~器。~刻。~匠。~已成舟。3 棺材:棺~。4 质朴:~讷(朴实迟钝)。5 呆笨:~鸡。6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