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钿的拼音、解释、组词

花钿的简介:

huā diàn/tián
1.用金翠珠宝制成的花形首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妇女的额饰。唐.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2. 比喻盛妆艳抹的女子。唐.杜牧〈早春赠军事薛判官〉诗:「弦管开双调,花钿坐两行。」

《花钿》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特指一种装饰品,是古代妇女用于妆容的一种饰品,形状和大小各异,多为金、银、翠等材料制成,并且上饰有各种图案,如花朵、蝴蝶等。它不仅具有美观的作用,还象征着富贵与华丽。花钿通常贴在额头上或发髻旁。

造句示例:

  1. 在古代宫廷的绘画作品中,许多妃嫔和宫女都佩戴着精致的花钿,展现出她们华贵的身份。
  2.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丽人行》中有描写,“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含颦谢少年,何乃愁自陈。”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花钿”,但描述了类似的装饰品。
  3. 花钿不仅是古代女性美的一种象征,也是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体现了当时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4. 在现代的文学创作中,作者也会用到这一词汇来增添作品的历史感或诗意,“在那座古老的城墙上,一位身着素装、佩戴着花钿的女子静静站在那里,她的身影宛如一幅古典画卷。”
  5. 《花钿》一词也被用来比喻女性妆容中的点缀物或是某些精美的装饰品:“她轻轻拿起手中的化妆盒,精心地为自己的发髻加上了一枚小巧精致的‘花钿’。”

以上是“花钿”的详细解释及五个造句示例。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huā

1 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2 供观赏的植物:~木。~草。~匠。~事(游春看花等事)。3 形状像花的东西:雪~。浪~。钢~。火~。棉~(棉的絮亦称花)。礼~(烟火)。挂~(指战斗中受伤)。4 用花装饰的:~圈(quān )。~篮。~灯。~车。5 具有条纹或图形的,不只一种颜色的:~样。~边。~~绿绿。印~。6 指“痘”:天~(一种急性传染病)。7 混杂的,不单纯的:~猫。~白头发。8 虚伪的,用来迷惑人的:~言巧语。9 表面好看,没有实效的:打~拳。~架子。10 模糊不清:头昏眼~。11 喻事业的精华:体育之~。12 喻女子:姊妹~。13 用掉:~钱。14 名目繁复的:~名册(人员名册)。15 犒赏的钱或物:~红。16 某些细嫩的东西:蚕~。鱼~。17 指妓女或与妓女有关的:~娘(妓女)。~魁。18 〔~甲〕指六十岁,如“年逾~~。”1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