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屐的拼音、解释、组词

裙屐的简介:

qún jī
1.亦作"裠屐"。 2.裙,下裳;屐,木底鞋。原指六朝贵游子弟的衣着。后泛指富家子弟的时髦装束。 3.借指衣着时髦的富家子弟。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穿著整齐的少年。明.吴伟业〈满江红.咕酒南徐〉词:「白面书生成底用?萧郎裙屐偏轻敌。」清.俞陛云〈浣溪纱.山色林光一碧收〉词:「山色林光一碧收,小车穿苇宛行舟,退潮裙屐此淹留。」

《裙屐》一词源自中国古代,是两个词汇“裙”和“屐”的组合。在古代中国,尤其是魏晋时期,“裙屐”常用来形容风流倜傥、举止优雅的知识分子形象。

  1. “裙”:这里特指士大夫阶层穿着的长裙,不同于平民百姓的短衣,象征着身份和地位。
  2. “屐”:是指一种特定设计用于防滑的木底鞋。在古时,由于地面多雨潮湿,屐能有效防止行走时打滑。

结合这两者,“裙屐”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古代文人墨客风度翩翩、潇洒不羁的形象特征。他们不仅衣着出众,更注重个人修养与文化品位的提升。

造句

  1. 古代文人多以裙屐自居,追求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
  2. 这位诗人穿着一袭长裙,脚踏一双精致的木屐,风度翩翩地漫步在江南小城中,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文艺气息的时代。
  3. 他在书房中摆设了几副古色古香的木屐与一袭素净的长裙,以此来装点书斋,展示自己对古代文人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 在这场晚宴上,宾客们都穿着各式各样的传统服饰,有的身着绸缎长袍,有的则选择了飘逸的裙子搭配精致的木屐,营造出一片古色古香的氛围。
  5. 为了这次表演,演员们特地准备了古代文人的装扮——长裙与木屐,以真实还原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

分词解释

qún

1 一种围在腰以下的服装:~子。~钗。筒~。连衣~。百褶~。2 像裙子的东西:墙~。鳖~。~礁(海岸边的珊瑚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