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怪事的拼音、解释、组词

咄咄怪事的简介:

duō duō guài shì
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咄咄,感叹声、惊怪声。「咄咄怪事」指令人感到惊讶,不可思议的事情。#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书空咄咄」

2.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1>被废,在信安,终日□2>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3>,窃视,唯作「咄咄4>怪事」四字而已。 〔注解〕 (1) 殷中军:殷浩(西元?∼356),字深源,晋陈郡长平人。识度清远,好老易,负有盛名。初为庾亮记室参军,后起为建武将军。朝廷欲平关河,以浩为中军将军,以平定中原为己任。征姚襄兵败,废为庶人。 (2) □:同「恒」,一直。 (3) 寻义逐之:推求缘由。 (4) 咄咄:音ㄉㄨㄛˋ ㄉㄨㄛˋ。感叹声、惊怪声。〔参考资料〕另可参考:《晋书.卷七七.殷浩列传》

3. 殷浩是晋代的大将军,和另一位将军桓温齐名,两人实力位阶相当,时常明争暗斗。殷浩原被封为中军大将军,要带兵平定关河的乱事。但在征讨姚襄时失败,桓温抓到这个机会上书皇帝,尽诉殷浩的罪状,使殷浩因此被贬为庶人,离开京城迁居到南方。殷浩被贬之后,仍然过著平静的生活,毫无怨言,只是每天对空写字。当地居民都很好奇,偷看他到底在写什么,但就只看他写「咄咄怪事」四个字。可见殷浩虽嘴巴不说,心里仍然是气愤不平。「咄咄」是惊叹声,表示难以置信之意。《太平御览.卷五○.地部一五.可蓝山》引《凉州记》:「定据平凉,登此山,有群狐遶之而鸣,射之,竟不得一,定乃叹曰:『咄咄!此亦怪事也。』」即是叙述赫连定登可蓝山时,有好多只的狐狸绕著他嚎叫,赫连定拉弓射牠们,却一只都射不到,因而惊叹地说:「真是怪事!」。后来「咄咄怪事」演变为成语,用来指令人感到惊讶,不可思议的事情。

1. 语出《晋书.卷七七.殷浩传》:「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九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令人感到惊奇,不可思议的事情。宋.杨万里〈明发栖隐寺〉诗:「如何今晨天地间,咄咄怪事满眼前。」

《咄咄怪事》这个词出自古代文学作品,主要用来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让人感到惊异或无法理解。通常用于描述那些不符合常理的情况或者事件。这个词由两个部分组成:“咄咄”意为感叹词,“怪事”则是指令人惊讶的事情。

详细解释:

  1. 词语来源:此成语出自《晋书·何劭传》,“咄咄怪事,当共求之。”
  2. 基本含义:形容所发生或遇到的情况极其奇怪、出乎意料。
  3. 情感色彩:多用于表达一种惊讶或不解的情绪。

造句:

  1. 面对市场上快速变化的商品价格,他感慨道:“真是咄咄怪事!今天还是10元一件的T恤,转眼间就涨到了50元。”
  2. 小明在整理爷爷留下的旧书时,发现了一本日记,里面记载着很多他所不知道的故事,“这简直是一系列的咄咄怪事!”他说。
  3. 由于天气变化无常,昨天晴朗温暖,今天却突然下起了大雨,真是让人觉得“咄咄怪事”啊!
  4. 在这次比赛中,参赛队伍的成绩与预期相差甚远,评委一致认为:“比赛结果简直就是一连串的咄咄怪事。”
  5. 小张在网上购物时发现了一个打折力度极大的商品,他感叹道:“这简直是意想不到的咄咄怪事,真的太划算了!”

这些句子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使用《咄咄怪事》来形容事情的非预期性或奇特性。

分词解释

guài

1 奇异,不平常:~诞(离奇古怪)。~事。~物。~讶。~圈(quān )。~话。~异。奇形~状。2 惊奇:大惊小~。~不得。3 传说中的妖魔之类:鬼~。妖~。4 性情乖僻或行为异样的人:~癖(古怪的癖好)。~僻(古怪)。5 很,非常:~好的天气。6 怨,责备:不~你。~罪。~怨。

shì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2 变故:~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端。3 职业: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了。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不~生产。无所~事。7 服侍:~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