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纥的拼音、解释、组词
回纥的简介:
huí hé/gē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今鄂尔浑河流域。唐时曾建立回纥政权。也叫回鹘。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今鄂尔浑河流域。唐时曾建立回纥政权。也叫回鹘。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古时称为「丁零」、「铁勒」,初与突厥为兄弟民族,后又从属于突厥。南北朝时,为敕勒部落之一,至唐代叛离突厥后,始称为「回纥」,后又改称为回鹘。唐时建立其汗国,助讨安史之乱及抗御吐蕃,屡建功勋。唐文宗时,族众西奔,散居今新疆南部。宋、元以后,名称极多,后定称为「维吾尔」。
《回纥》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属于突厥语系。回纥在汉文史料中的记载始于公元7世纪前后,在唐代时期曾与唐王朝建立了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并且通过“安西四镇”和“北庭都护府”的设置加强了管理。到了9世纪末期,回纥作为独立的民族实体逐渐消失,其后裔大部分融入了维吾尔族等现代民族之中。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回纥是古代突厥人的一支,主要生活在蒙古高原、贝加尔湖以南地区以及中国西北部。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唐朝与回纥第一次建立军事联盟,在对抗东突厥的过程中建立了联系。
- 文化习俗:回纥人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并且盛行游牧生活方式,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
- 政治关系: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回纥建立了汗国,并且在唐与吐蕃之间扮演了重要的中间角色。公元840年左右,回纥汗国为黠戛斯所灭,其后裔则逐渐融入到了维吾尔等民族中。
造句
- 历史上,回纥与唐朝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丝绸之路沿线的贸易繁荣。
- 文化上,尽管回纥作为一个独立民族已经消失,但他们的传统依然在现代维吾尔族的文化中有所体现。
- 地理上,回纥曾经的活动范围大致位于今天的新疆地区。
- 语言方面,虽然回纥语早已不存在于当今的语言地图上,但它对后来突厥语系民族的语言发展产生了影响。
- 在古代文献记载中,回纥往往与“唐”保持着较为友好的外交关系,共同抵御外部势力的侵扰。
分词解释
回
huí
1 还,走向原来的地方:~家。2 掉转:~首(回头看)。~顾。~眸。~暧。妙手~春。3 曲折,环绕,旋转:~旋。~肠。~廊(曲折回环的走廊)。4 答复,答报:~信。~话。~绝。5 量词,指事件的次数:两~事。6 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且听下~分解。7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族。~教(中国称伊斯兰教)。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