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痂之癖的拼音、解释、组词

嗜痂之癖的简介:

shì jiā zhī pǐ
嗜:喜爱;痂:疮口结的硬壳;癖:积久的嗜好。原指爱吃疮痂的癖性。后形容怪癖的嗜好。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喜食疮痂的嗜好。语本南史˙卷十五˙刘穆之传: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后用以形容人的嗜好奇特。聊斋志异˙卷四˙罗刹海市: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亦称为嗜痂成癖。

1. 喜食疮痂的嗜好。语本《南史.卷一五.刘穆之传》:「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后用以形容人的嗜好奇特。《聊斋志异.卷四.罗刹海市》:「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也称为「嗜痂成癖」。

词语“嗜痂之癖”出自中医术语,指的是某些患者或动物在伤口愈合后,对新生肉芽组织(即所谓的‘痂’)表现出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偏好。这种行为在医学上有时与心理因素有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能是一种病态的自我刺激行为。

详细解释

  • “嗜”:喜欢、爱好。
  • “痂”:通常指伤口愈合后形成的结块,可以是干性或湿性的。
  • “之癖”:“癖”意为过分的爱好或习惯。综上所述,“嗜痂之癖”意味着对伤口愈合过程中形成的新组织有异常强烈的偏好。

造句

  1. 这位病人的特殊癖好可能需要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来调整。
  2. 医生在治疗嗜痂之癖时,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心理干预。
  3. 某些动物也有可能表现出嗜痂的行为,这可能是它们对于生存环境的一种适应策略。
  4. 了解嗜痂之癖的原因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和支持。
  5.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病人有嗜痂行为时,医护人员应首先确保其不会因此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发生。

请注意,这里提供的解释和造句是对“嗜痂之癖”这一概念的一种通俗解读。如果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相关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心理治疗师以获得正确的诊断与指导。

分词解释

shì

喜欢,爱好:~学。~酒。~好(hào )。~欲。~痂之癖(形容人的乖僻嗜好。亦称“嗜痂成癖”)。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