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驳的拼音、解释、组词

弹驳的简介:

dàn/tán bó
1.犹指摘。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弹劾驳斥。《魏书.卷三六.李顺传》:「冏性鲠烈,敢直言,常面折高祖,弹驳公卿,无所回避,百僚皆惮之。」

词语《弹驳》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的术语,其中“弹”指检举、控告,“驳”则是批驳的意思。在古代官场中,“弹驳”通常指的是上级对下级或同级官员提出的批评意见或是质疑,是一种通过正式途径进行监督和纠正的工作方式。

现代语境下,《弹驳》一词较少使用,更多时候用于文献或历史研究中来描述特定时期的政治或行政活动。例如,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学政(负责某地区教育的长官)对考官提出的批评意见或质疑就是一种“弹驳”。

以下是五个关于《弹驳》的造句:

  1. 在这次的案件讨论会上,检察长针对一些证据问题提出了弹驳意见。
  2. 为了确保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政府内部会进行定期的互检与弹驳。
  3. 针对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现象,上级部门决定展开专项工作予以弹驳查办。
  4. 在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针对某些观点进行了激烈的弹驳讨论。
  5. 为了防止权力滥用,《监察法》中明确规定了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和弹驳的权利与程序。

分词解释

dàn,tán

1 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丸。子~。~雨。枪~。氢~。导~。手榴~。原子~。2 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右摄丸”。

1 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旁人的意见:批~。~斥。~倒(dǎo )。反~。~论。~议。2 颜色不纯夹杂着别的颜色:斑~。~杂。3 大批货物用船分载转运:~运。~船(转运用的小船。亦作“拨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