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驳的拼音、解释、组词
弹驳的简介:
dàn/tán bó
1.犹指摘。
1.犹指摘。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弹劾驳斥。《魏书.卷三六.李顺传》:「冏性鲠烈,敢直言,常面折高祖,弹驳公卿,无所回避,百僚皆惮之。」
词语《弹驳》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的术语,其中“弹”指检举、控告,“驳”则是批驳的意思。在古代官场中,“弹驳”通常指的是上级对下级或同级官员提出的批评意见或是质疑,是一种通过正式途径进行监督和纠正的工作方式。
现代语境下,《弹驳》一词较少使用,更多时候用于文献或历史研究中来描述特定时期的政治或行政活动。例如,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学政(负责某地区教育的长官)对考官提出的批评意见或质疑就是一种“弹驳”。
以下是五个关于《弹驳》的造句:
- 在这次的案件讨论会上,检察长针对一些证据问题提出了弹驳意见。
- 为了确保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政府内部会进行定期的互检与弹驳。
- 针对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现象,上级部门决定展开专项工作予以弹驳查办。
- 在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针对某些观点进行了激烈的弹驳讨论。
- 为了防止权力滥用,《监察法》中明确规定了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和弹驳的权利与程序。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