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事的拼音、解释、组词

寒事的简介:

hán shì
1.谓秋冬的物候。 2.过冬之事。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准备御寒过冬的事。唐.杜甫〈小园〉诗:「问俗营寒事,将诗待物华。」

2. 寒天的景色。唐.杜甫〈村雨〉诗:「雨声传两夜,寒事飒高秋。」

在古代汉语中,“寒事”一词并非一个常见的固定词汇,而是由“寒”与“事”两个字组合而成。根据不同的上下文环境,“寒事”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1. 寒季之事:指的是冬季需要做的各种事情或活动。
  2. 寒冷之职事:在某些情况下,“寒事”也可能特指那些在寒冷季节里执行的公务、工作或职责。

为了提供一个更具体和广泛的理解,这里结合上述两种常见解释来构建五个例句:

  1. 寒季之事已备,我们只需按照计划行事。
  2. 解释:这句可以理解为冬天的各种准备都已经做好了,接下来就可以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活动或工作。

  3. 自古以来,官员在寒事期间往往要增加对农田灌溉和防寒保暖措施的关注。

  4. 解释:这说明古代官员在寒冷季节里会特别关注与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生活相关的事务,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个人生活的温暖舒适。

  5. 他为了完成寒季之事,不得不放弃春节假期,坚守岗位。

  6. 解释:这个句子中的“寒事”指的是特定的工作任务或职责,即使是在传统节日春节期间也要继续工作。

  7. 在寒事期间,人们需要做更多的保暖措施来应对寒冷的天气。

  8. 解释:这是从日常生活角度出发的一个例句,“寒事”指的就是冬天这一季节,与之相关的各种活动和习惯。

  9. 虽然现在技术进步了,但每年寒季之事依然考验着我们的应急准备能力。

  10. 解释:这强调的是即使在现代社会中,“寒事”(冬季)仍是一个需要特别准备的时期,特别是在灾害预防和应急响应方面。

请注意,这些句子是基于对“寒事”的不同理解和应用而构建的,具体解释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分词解释

hán

1 冷,与“暑”相对:~冬。~色。~衣。~冽。~带。~战。~噤。~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喧。~来暑往。唇亡齿~。2 害怕:~心。3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门。~伧。~舍。~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酸。~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shì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2 变故:~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端。3 职业: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了。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不~生产。无所~事。7 服侍:~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