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拼音、解释、组词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简介:
qìng fù bù sǐ,lǔ nàn wèi yǐ
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春秋鲁国人庆父,于庄公死后,欲篡位而两弑嗣君,致使鲁国动荡不安,齐大夫仲孙湫乃有不去庆父,鲁难未已之语。见左传˙庄公三十二年、闵公元年。后以喻首恶不除,则祸乱不能平息。晋书˙卷八十八˙孝友传˙李密传: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1. 春秋鲁国人庆父,于庄公死后,欲篡位而两弑嗣君,致使鲁国动荡不安,齐大夫仲孙湫乃有「不去庆父,鲁难未已」之语。见《左传.庄公三十二年、闵公元年》。后以喻首恶不除,则祸乱不能平息。《晋书.卷八十八.孝友传.李密传》:「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句话出自《左传·成公十年》,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名将介之推所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如果庆父这个人不被除掉,那么鲁国(这里代指特定群体或组织)的灾难就不会结束。庆父在这里是一个象征,代表了那些造成国家或团体困难和动荡的人物。
详细解释
- “庆父”: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名字,在古文中常用来比喻那些在政治上制造动乱、给国家或人民带来灾难的人。
- “不死”:意味着如果这种人不被清除掉,那么造成的灾祸将会继续存在。
- “鲁难未已”:“鲁”在此处代表的是承受苦难的群体,“难”指的是困难和灾难。“未已”的意思是还没有停止或者结束。
这句话强调了去除内患、消除根源的重要性。只有解决了真正的源头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更多类似的麻烦或困境出现。
造句
- 如果公司的核心问题不解决,那这个难题将会一直存在。
- 只有根除腐败现象,国家的繁荣才会真正到来。
- 公司高层必须果断地处理那些造成效率低下的官僚主义。
- 打击犯罪要从源头入手,否则这些罪犯会不断出现。
- 改变不好的习惯需要决心和行动力,否则旧习难改。
分词解释
庆
qìng
1 祝贺:~贺。~祝。~幸。~典。~功。2 可祝贺的事:国~。大~。3 姓。
父
fù,fǔ
1 爸爸,母亲的丈夫:~母。~辈。~子。~兄。2 对男性长辈的称呼:~老(一国或一乡的长者,亦指古代乡里中管理公共事物的人)。伯~。舅~。
不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死
sǐ
1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亡。~讯。~刑。~囚。~棋。~地。生离~别。~有余辜。2 不顾生命:~志(牺牲生命的决心)。~士(敢死的武士)。~战。3 固执,坚持到底:~心塌地。~卖力气。4 无知觉:睡得~。5 不活动,不灵活:~结。~理。~板。6 不通达:~胡同。~路一条。7 过时,失去作用:~文字。8 极,甚:乐~人。
鲁
lǔ
1 愚拙,蠢笨:愚~。粗~。~莽。2 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西南部。3 山东省的别称。4 姓。
难
nán,nàn,nuó
1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2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3 不好:~听。~看。
未
wèi
1 不,不曾,没有:~必。~曾(céng )。~来。~尝。~竟(没有完成的)。~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2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3 用于记时:~时(下午一点至三点)。4 放在句末,表示疑问:“君除吏尽~?吾亦欲除吏”。
已
yǐ
1 止,罢了:学不可以~。死而后~。2 表示过去:~经。事~至此。~往。业~。3 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忽不见。4 太,过:不为~甚。5 同“ 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