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钺的拼音、解释、组词
斧钺的简介:
fǔ yuè
〈书〉斧和钺,古代兵器,用于斩刑。借指重刑:甘冒~以陈。
〈书〉斧和钺,古代兵器,用于斩刑。借指重刑:甘冒~以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斩刑所用的工具。《国语.鲁语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臣自知冒凟天威,自分身膏斧钺。」
2. 刑戮的事情。《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臣请言之,不避斧钺之诛,愿陛下少留意焉。」
词语解析:斧钺
释义: “斧钺”一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用来指代刑具或刑罚。具体来说,“斧”指的是用于砍伐树木的大刀;“钺”,是一种长柄的重型斧头,在古代不仅是军事武器,也是象征皇权和权威的重要礼器。到了特定的场合,如宫廷大典、祭祀等,它们还常被用作象征性礼器。
在法律或刑罚方面,“斧钺”则特指严厉的刑罚手段,具有强烈的威慑力。古代使用“斧钺”的场合主要是对犯下严重罪行的人进行死刑判决,或者用于执行死刑。此外,在某些特殊的仪式中,也可能会使用这种刑具来象征性地执行惩罚。
注意:现在,“斧钺”一词在文学作品或历史叙述中更为常见,而在日常生活中则较少直接用以指代具体的刑罚工具。
造句:
- 在古代的宫廷大典上,文武百官会按照严格的礼仪进行朝拜,而站在最前方的是手持象征性斧钺的太监和侍卫。
- 这个故事讲述了主角如何凭借聪明才智逃脱了当时朝廷对异见者的严厉镇压——“斧钺之下,谁人能活?”
- 为了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人,统治者常常会高悬一把象征性的“斧钺”,使其成为人们心中敬畏的对象。
- 古代战争中,士兵们总是用“斧钺”来表达对敌人的强烈憎恨与胜利的渴望。
- 在古代的刑场,受罚之人往往可以看到刽子手手中握着沉甸甸的“斧钺”,那是一种无法逃脱的命运象征。
以上句子展示了“斧钺”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意义。
分词解释
斧
fǔ
1 砍东西用的工具,多用来砍木头。古代亦用来作兵器:~子。~头。~钺。~柯(a.斧子的柄;b.喻政权、权柄)。2 用斧砍:~正(敬辞,请人修正文句,亦作“斧政”)。~凿(a.斧子或凿子;b.指文艺作品等矫揉造作)。~藻(雕饰、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