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肠刮肚的拼音、解释、组词
搜肠刮肚的简介:
比喻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搜索枯肠」。见「搜索枯肠」条。
2. 此处所列为「搜索枯肠」之典源,提供参考。 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据《全唐诗.卷三八八.卢仝》引)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1>喉吻2>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3>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注解〕 (1) 碗:指盛茶水的碗,体积较杯子为大。 (2) 喉吻:喉头与嘴唇。 (3) 习习:舒和的样子。
3. 此处所列为「搜索枯肠」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搜索枯肠」原作「搜枯肠」。搜,搜索、搜寻;枯,空;枯肠,枯空的肚肠。古人认为喝茶能够清肠解腻,让人神清气爽。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 中,形容作者喝了好友送来的好茶之后,身心舒畅的感觉,他喝了第三碗茶之后,肚腹中的秽浊之物全部都被清扫一空,搜寻空肠,只剩下读过的诗书五千卷。后来「搜索枯肠」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竭力思索。「搜索枯肠」较早的书证出自于明.邵璨《香囊记.第一○出》:「老夫如今年迈,没心绪搜索枯肠,偷今换古,就把老年登科作一首。」
词语解析
搜肠刮肚(sōu cháng guā dù)
- 释义:
-
这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地想某个问题或寻找某种答案。它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为了找到满意的解答,连内脏都感觉到了搜寻的艰难。
-
用法:
-
通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在描述一个人努力思考或者回忆时使用。
-
感情色彩:
-
中性偏积极,表达了勤奋、认真地对待问题的态度。
-
引申意义:
- 现在我们常说“搜肠刮肚”,用来形容人们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想尽一切办法或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寻找答案的过程。有时候也带有夸张或自嘲的意味,表示事情非常棘手或者情况相当困难。
造句
- 小明做这道数学题已经几个小时了,他搜肠刮肚地试图找出解题的方法。
- 面试前我搜肠刮肚准备了一番,但还是因为经验不足被刷了下来。
- 他在考试中搜肠刮肚的想了几分钟,最终选择了自己认为最有可能的答案。
- 这次项目的关键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团队成员们已经搜肠刮肚了好几天了。
- 面对这个难题,他不得不搜肠刮肚地思考好久才能找到突破口。
这些造句展示了“搜肠刮肚”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情况,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
分词解释
sōu
1 寻求,寻找:~集。~寻。~求。~讨。~罗。~刮。~索枯肠。2 检查:~查。~身。~腰。~捕。~索。cháng
1 人或动物内脏之一,呈长管形,主管消化和吸收养分,分“大肠”、“小肠”等部:~子。~衣。肝~寸断。羊~小道。脑满~肥。guā
1 用刀子去掉物体表面的东西:~脸。~宫(子宫手术)。~削。~痧(民间治疗某些疾患的方法,刮皮肤,使充血,以减轻炎症)。2 掠夺财物:搜~。~地皮(搜刮民财)。3 在物体表面上涂抹:~糨子。4 风吹动:大风~倒一棵树。dù,dǔ
1 腹部,胸下腿上的部分,亦指人的肠胃部分:~子。~胁。~皮。牵肠挂~(挂念,不放心)。2 器物下面的中心部分:炉~儿。3 圆而凸起像肚子的:腿~子。手指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