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台的拼音、解释、组词

宪台的简介:

xiàn tái/tāi
1.后汉改称汉御史府为宪台。后为同类机构的通称,亦以称御史等官职。 2.旧时对上官的尊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御史治事的地方。参见「御史台」条。

2. 属吏对长官的尊称。《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禀帖赘说》:「回天挽日之功,皆出宪台起死嘘枯之赐矣。」

关于“宪台”一词,需注意的是,在古代汉语中,“宪台”并非一个固定或常见的词汇,而在现代汉语中,“宪台”并不常用,可能是对某个特定领域的术语理解上的偏差。在古代文献或者特定的语境下,“宪台”可能有特殊含义,但根据现有资料,其解释可能不一。

  1. 在古代,"宪"字常用于指代法律、法令或制度等,而“台”则有时用来指代高官或官员的职位。“宪台”在某些特定语境中可能指的是负责监察职责的官员,类似于御史之类的角色。但由于这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术语,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偏差。

  2. 根据上述假设,在现代语境下,“宪台”一词并不常见,并没有特定含义。

下面提供几个包含“宪台”的假设性造句(基于上述解释):

  1. 在古代某朝代中,有一位著名的御史,人称"宪台"。

  2. 为了更好地监督官员行为,朝廷设立“宪台”,专门负责监察工作。

  3. 古时的“宪台”不仅代表法律和制度的权威,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

  4. 在某部历史剧中,“宪台”的形象被刻画为一位正直无私、敢于直言的官员。

  5. 虽然现代不再设立“宪台”,但在某些情况下,类似角色的功能可以通过其他机制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造句是基于对古代可能存在的"宪台"一词的理解而创作的。在实际使用中,“宪台”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或概念。如果您是在特定语境下看到或使用这个词,请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以便更准确地解释和造句。

分词解释

xiàn

1 法令:~章。~令。~兵。2 指“宪法”:违~。立~。制~。

tái,tā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3 量词:一~戏。4 台湾省的简称:~胞。~币。5 姓。6 桌子、案子:写字~。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鉴。~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