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诵的拼音、解释、组词
弦诵的简介:
xián sòng
弦歌和诵读,指学校教育:蹉跎一失身,岂不负弦诵?
弦歌和诵读,指学校教育:蹉跎一失身,岂不负弦诵?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语本《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指乐歌声与读书声,泛指学校的教学活动。《晋书.卷九一.儒林传.序》:「虽尊儒劝学亟降于纶言,东序西胶未闻于弦诵。」宋.苏轼〈潘推官母李氏挽〉词:「杯盘惯作陶家客,弦诵尝叨孟母邻。」
《弦诵》一词在古代文化中有着特定的意义,它主要用来形容学校里读书和弹琴的学习场景。其中,“弦”指的是乐器之弦,如古筝、琵琶等;“诵”则是指朗诵诗文。“弦诵并鸣”,形象地描绘了古代书院或私塾内同时进行读书与音乐演奏的和谐景象。
详细解释: - “弦”通常指代弹拨乐器,象征着文化教育中艺术修养的一部分。 - “诵”指的是大声朗读、吟诵诗词文章等行为,在古代教育中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诵读,可以增强记忆,理解经典,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合在一起的“弦诵”,在古代常常被用来形容读书声和音乐声和谐共存的学习氛围。
五个造句: 1. 古代书院里弦诵并鸣,学生一边聆听老师的讲解,一边演奏乐器,既学习了文化知识也陶冶了情操。 2. 在这个崇尚文化的年代,校园中应该充满“弦诵”的美好声音,让学生在音乐与文学的熏陶下成长。 3. 中国古代就有“弦诵不辍”之说,意指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勤学不倦,以求知识和修养的提升。 4. 每当夕阳西下,在那座古老的书院中,学生们依旧沉浸在《弦诵》之中,读书声与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动人的画面。 5. 教育部门提倡将传统艺术引入校园,让“弦诵”之声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旨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这些句子不仅体现了《弦诵》这一词语的内涵,还展示了其在现代语境下的运用方式。
分词解释
弦
xián
1 系在弓背两端的、能发箭的绳状物:弓~。~韦(“弦”指弓弦,“韦”是兽皮,弦紧皮软,喻性子急缓不同。古人佩弦来警戒自己的性缓,佩韦以警戒自己的性急;后遂用“弦韦”喻朋友的规劝)。~月(农历每月初七、八或二十二、三,月亮半圆,形似弓弦,故名)。上~(农历每月初七或初八的月相)。下~(农历每月二十二或二十三的月相)。应~而倒。2 乐器上发声的线:琴~。~子(①指琴弦;②乐器“三弦”的通称)。~歌。管~。续~(古人以琴瑟喻夫妻,故又以“断弦”喻丧妻,以“续弦”喻再娶)。~外之音。3 中国古代称不等腰直三角形的斜边。4 中医脉象名:~脉。
诵
sòng
1 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读。背~。~诗。2 称述,述说:“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之”。3 诗歌:作~(作诗)。4 怨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