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庠的拼音、解释、组词

邑庠的简介:

yì xiáng
1.明清时称县学为邑庠。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科举时代称县学为「邑庠」。明.李昌祺《剪灯余话.卷一.月夜弹琴记》:「到任三日,祇谒先圣于邑庠。」

《邑庠》一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文化,主要指的是地方学校的名称。在古代,学校通常被分为国学(皇家或官办学校)和乡学(地方学校),而“邑庠”特指县治所在地设立的官立学校,相当于现代的县立中学或者重点小学。

详细解释:

  • :指县,是中国行政区划的一部分。
  • :在古代汉语中,“庠”指的是学校的名称。《说文解字》中对“庠”的解释为:“序也”,即是供人学习的地方。

因此,《邑庠》是用以特指县级官办学校的一种说法。它不仅是一个教育机构的代称,也是地方文化、学术传承的一个象征。

造句:

  1. 在古代社会,许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就是通过参加县里的《邑庠》考试进入仕途的。
  2. 他从小就在家附近的《邑庠》读书,后来考上了京城的大学。
  3. 《邑庠》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品德的重要场所。
  4. 每年,《邑庠》都会举办一次全县范围的文化节庆活动,以此来弘扬当地的传统学问和教育精神。
  5. 在那个时代的文人眼中,《邑庠》是他们追求功名、实现理想的阶梯。

以上句子以不同的场景展现了《邑庠》在学校教育及文化传承方面的意义与重要性。

分词解释

1 城市,都城:城~。都~。2 旧指县:~人(同乡的人)。~庠(明清时称县学)。~宰。3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4 古同“悒”,愁闷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