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的拼音、解释、组词

三关的简介:

sān guān
1.古代三个重要关隘的合称。著名者有:(1)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约在今之山西东南部。《后汉书.冯衍传上》:"夫上党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国蔽,奈何举之以资强敌?"李贤注:"三关,谓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2)阳平关(今陕西沔县西)﹑江关(今四川奉节东)﹑白水关(今四川旧昭化西北)。《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三关电扫,刘禅入臣。"李善注:"蜀有阳平﹑江关﹑白水关。"(3)平靖关﹑武胜关﹑黄岘关。在今河南信阳南。《南齐书.州郡志下》:"泰始中,立州于义阳郡。有三关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三个关隘的合称:(1)平靖关、武阳关(即武胜关)、黄岘关,为义阳(今河南省信阳县)之三关。《南齐书.卷一五.州郡志下》:「泰始中,立州于义阳郡。有三关之隘,北接陈、汝,控带许、洛。」(2)上党、壶口、石陉,为上党(今山西省东南部地)之三关。《后汉书.卷二八上.桓谭冯衍列传.冯衍》:「夫上党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国蔽。」唐.章怀太子.注:「三关谓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也。」(3)阳平关、江关、白水关,为蜀之三关。《文选.卷四九.史论.干宝.晋纪总论》:「三关电扫,刘禅入臣。」李善注引《汉南记》:「蜀有阳平、江关、白水关,此为三关。」(4)北周以益津(今河北省霸县)、瓦桥(今河北省雄县)、草桥(今河北省高阳县)为三关,关北属辽。(5)明时以居庸、紫荆、倒马为内三关;雁门、宁武、偏头为外三关。

2. 身体食、视、听三要处。《淮南子.诠言》:「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

词语“三关”在汉语中并无直接对应,可能是对特定领域或场景中的某种规则、标准或阶段的理解。如果这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比如武术、军事、游戏设计等),我需要更多的上下文信息才能提供准确的解释和造句。

但根据一般性的理解,“三关”可以指代三个步骤、三级水平或者三个考验等。这里我们可以假设“三关”是指某个项目或考试中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要求和目标。

以下是几个与“三关”相关的造句:

  1. 这次面试的前两关都很顺利,但在最后一关——专业技能测试中意外失败了。
  2. 在足球比赛中,球员需通过三关考验:射门、传球、防守。
  3. 她克服了在学习英语中的发音和语法这两个难关,最后成功通过了所有考试。

请注意,这里的“三关”是根据一般性理解添加的,并非特定领域的正式术语。

分词解释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guān

1 闭,合拢:~门。~闭。~张。~停并转(zhǎn)。2 拘禁:~押。~禁。3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口。~隘。~卡(qiǎ)。~塞(sài)。~津。嘉峪~。4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海~。~税。5 重要的转折点,不易度过的时机:~节。难~。年~。6 牵连,联属:~连。~联。~心。~涉。~乎。~注。~于。有~。7 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饷。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