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克一物的拼音、解释、组词
一物克一物的简介:
yī wù kè yī wù
指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克制它。
指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克制它。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比喻任何事物必有另一事物可以克制它。如:「俗话说:『一物克一物』水一浇,火就熄了!」也作「一物降一物」、「一物一制」。
“一物克一物”并非一个标准的汉语成语,而是一句话或理论,意指自然界中每一种事物都有能够克制它的东西。这是一种泛指的观点,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制衡关系,常被用来描述生态平衡、矛盾双方的关系等。
这个观点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世间万物都处于对立统一之中,相生相克,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规律。
造句:
-
在自然界中,一物克一物的现象无处不在。 鹰可以捕食兔子,而狐狸则可能偷袭小动物;在食物链上,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天敌。
-
虽然科技发展迅速,但社会问题的出现似乎也在预料之中——这正是“一物克一物”法则的表现。 网络技术让我们更加方便地沟通交流,但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网络犯罪等问题。
-
在围棋比赛中,“一物克一物”的道理也同样适用。 黑棋与白棋互相制约,通过巧妙布局形成制衡局面,最终决定胜负。
-
环保理念的兴起是对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一种反制措施——这也符合“一物克一物”的观点。
-
历史的发展证明,“一物克一物”不仅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在社会领域也同样适用。 比如在经济泡沫破裂后,往往会出现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结构来调整与平衡。
这种观点虽然富有哲理,但在具体应用时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不能生搬硬套。
分词解释
一
yī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物
wù
1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生~。~体。货~。礼~。文~。~价。~质。地大~博。~极必反。2 内容,实质:言之有~。3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望所归(众望所归)。
克
kè
1 能够:~勤~俭。2 战胜,攻下:攻~。~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3 制伏:~服。~制。~己奉公。以柔~刚。4 严格限定:~日。~期。~扣。5 消化:~食。6 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7 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亦是其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约合一市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