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梯的拼音、解释、组词
软梯的简介:
ruǎn tī
也称“绳梯”、“云梯”。体育器材之一。由两根3~5米粗绳做的梯脚和50~60厘米长的横杆所构成。梯级间隔40~60厘米。软梯装在横梁或高架上。用作攀登、爬越练习。
也称“绳梯”、“云梯”。体育器材之一。由两根3~5米粗绳做的梯脚和50~60厘米长的横杆所构成。梯级间隔40~60厘米。软梯装在横梁或高架上。用作攀登、爬越练习。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用绳索编成的梯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拿了些粗布绳索,做了软梯。」
《软梯》一词,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并非来源于正式的语言文献或规范用语,更像是一种比喻性或者非正式的说法。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软梯”可能是对一种轻便、可折叠、易携带的攀登工具的形象化描述,类似于我们在户外活动中使用的轻质攀岩辅助器材。
然而,在正式文本中,“软梯”通常不会被直接使用,而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背景进行具体表达。例如,在比喻意义上,它可能指的是通过柔软的方式达到某个目标或实现某种目的的方法或手段;在非正式的口语中,它也可能指代任何需要小心翼翼、灵活处理才能达成的目标或者情境。
为便于理解,我们可以从比喻的角度来解释“软梯”: 1. 比喻意义:一种温和、间接、不直接冲突的方式来达到某个目标。类似于轻声细语地去说服别人,而不是用强硬的手段。 2. 使用场景:在人际沟通中指代采取较为缓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项目管理中可能指的是通过非强制性的方式实现团队协作。
以下五个造句:
- 他决定采用一种“软梯”方法来劝说老板增加预算,避免直接冲突而影响团队情绪。
- 在这次国际谈判中,我们选择了一条“软梯”的路径,以温和的态度和策略来推动双方达成一致。
- 为了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学习使用更多“软梯”式的方法,让沟通更加顺畅和谐。
- 她在新项目初期采用了“软梯”策略来获得同事的支持和认可,从而快速推进了项目的启动阶段。
- 在处理公司内部的分歧时,管理层应该更多地考虑采用“软梯”方法,以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并促进团队合作。
请注意,“软梯”的具体应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并且上述例子是基于比喻意义构建的。如果“软梯”有具体的用途或定义,请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以便给出更加准确的解释和示例。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