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虎的拼音、解释、组词
艾虎的简介:
ài hǔ
艾虎1哺乳动物,背部棕黄色或淡黄色。昼伏夜出,捕食小动物,毛皮可制衣物。也叫地狗。 艾虎2 [àihǔ]用艾做成的像老虎的东西,旧俗端午节给儿童戴在头上,认为可以驱邪。
艾虎1哺乳动物,背部棕黄色或淡黄色。昼伏夜出,捕食小动物,毛皮可制衣物。也叫地狗。 艾虎2 [àihǔ]用艾做成的像老虎的东西,旧俗端午节给儿童戴在头上,认为可以驱邪。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旧俗于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用艾叶或布制成的虎形避邪物。多挂在房门上或佩戴在身上。《金瓶梅》第五一回:「李瓶儿正在屋里,与孩子做那端午戴的那绒线符牌儿,及各色纱小粽子儿,并解毒艾虎儿。」
词语“艾虎”在中文中并不常见,且通常不是日常用语。根据现有资料,“艾虎”一词似乎主要与传统民俗有关,特别是在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时提到的一种装饰物或图案。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人们会在这一天悬挂或佩戴带有老虎图案的饰物,以祈求驱邪避害。这些饰品往往使用艾草制作(可能是因为艾草被认为具有驱蚊虫和消毒的功效),因此被称为“艾虎”。
详细解释
- 含义:通常指在端午节时用于装饰、佩戴的带有老虎形象的物品或图案。
- 文化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中,老虎被视为勇猛无敌、能驱邪避凶的动物。端午节作为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悬挂或佩戴“艾虎”等老虎形状的饰品是民间常见的习俗活动。
造句
-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家里的老奶奶特地做了几个色彩鲜艳的艾虎挂在家门口,寓意着驱邪避凶。
- 艾虎不仅是端午节的重要装饰品之一,也常常出现在传统工艺品或节日纪念品上。
- 小明在端午节那天戴上了妈妈给他缝制的小艾虎,希望它能保护自己免受邪气侵扰。
- 每年端午节,我们家族都会制作并使用艾虎作为驱邪避害的象征物,传承着我们民族的传统习俗。
- 除了传统的艾虎之外,一些创意手工艺人还会将其他吉祥图案与艾草结合设计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作品。
请注意,“艾虎”并非正式词汇,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具体语境来准确理解其含义。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