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嘴撩牙的拼音、解释、组词

课嘴撩牙的简介:

kè zuǐ liáo yá
搬唇弄舌。课,用同“嗑”。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多嘴多舌。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二.连枝秀》:「发科打诨,不离机锋;课嘴撩牙,长存道眼。」也作「嗑牙料嘴」。

实际上,“课嘴撩牙”这个词语并不存在于现代汉语词典中,它可能是一个特定情境下产生的口语表达或者是民间俚语。据推测,该短语可能是从“夸口(吹牛)”、“龇牙咧嘴”等词语演变而来的,用以形容人说话时不切实际地夸大其词、表情夸张或言辞轻浮的状态。

如果要进行这样的假设性解释,“课嘴撩牙”可能意指: - 课嘴:比喻说话时过于夸口或吹嘘。 - 撩牙:可能指的是说话时动作很大,或者夸张的肢体语言,让人感到不自然或做作。

造句

  1. 老王平时就喜欢“课嘴撩牙”,一开口就是各种豪言壮语,但其实他根本做不到。
  2. 小李经常在同学面前“课嘴撩牙”说自己能轻松完成所有任务,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
  3. 会上小张的发言明显是在“课嘴撩牙”,他的方案听起来很完美但实际上根本无法实施。
  4. 她总是喜欢“课嘴撩牙”,说些夸张的事情来博得别人的注意或同情。
  5. 在朋友面前夸下海口,回到家就变成了“课嘴撩牙”的代名词。

请注意,“课嘴撩牙”并非正式的中文词语,以上解释及造句是基于假设进行的。在实际应用中,应当使用标准、规范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分词解释

1 教学上的一个阶段:上~。~时。~间。旷~。授~。~余活动。2 教学的科目:~程。~表。基础~。专业~。~本。~文。3 教书讲学或攻读学习:~徒。~读。4 古代的一种赋税:国~。完粮交~。5 使交纳赋税:~税。~役。6 机关、企业等行政上的单位(现亦称“科”):会计~。7 迷信占卜的一种:起~。

zuǐ

1 口,动物吃食,发音的器官,亦指说话:~巴。~头。~快。~严。~直。~软。~笨。~馋。张~。~甜心苦。2 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山~。壶~儿。

liāo,liáo

1 掀起:~起衣襟。~起头发。2 用手舀着洒水:先~水后扫地。

1 齿(古代把大齿称为“牙”,现在“牙”是齿的通称,亦称“牙齿”):~垢。~龈。~碜。~祭。2 像牙齿形状的东西:抽屉~子。3 特指象牙:~雕。4 旧时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商。~行。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