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缁的拼音、解释、组词
披缁的简介:
pī zī
1.出家为僧尼。缁,缁衣,僧尼之服。
1.出家为僧尼。缁,缁衣,僧尼之服。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缁,黑色的衣服。通常僧人穿黑色或深色的衣服,故以披缁表示出家的意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老身在此住迹,甚觉清修味长,娘子虽然年芳貌美,争奈命蹇时乖,何不舍离爱欲,披缁削发?」也作「被缁」。
词语“披缁”出自古代汉语,通常用来描述一种出家或僧侣的行为状态。其中,“披”是穿戴的意思;“缁”,指黑色的衣服。在古代,僧人常穿缁衣,因此“披缁”一词常用于形容男子剃度为僧、进入佛教门徒生活的情景。
详细解释:
- 披缁:特指出家或成为和尚的行为。“缁”是古时候僧人的代表色(黑),故称“披缁”。在古代,人们通过披上黑色的袈裟来表示自己将要脱离俗世,投身于佛教的生活。
-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披缁”也常被用来象征着对世俗生活的一种告别和精神上的彻底变革。
造句:
- 李明自从出家为僧后,便披缁挂锡,每日诵经念佛。
- 他在寺庙里披缁多年,不仅精进佛学,还常常助人为乐。
- 这位年轻的学子在经历了生活的波折之后,选择披缁遁世,寻找心灵的归宿。
- 披缁后,他开始过着清苦的生活,一心向佛,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
- 他的师傅曾劝说他在尘世间为官一方,但最终他选择了披缁,投身于佛教事业之中。
希望这些解释和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披缁”一词。
分词解释
披
pī
1 覆盖在肩背上:~星戴月。2 穿戴:~挂。~甲。3 打开,散开:~襟。~阅。~露(发表,公布,表露)。所向~靡。4 劈开,裂开:竹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