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身而出的拼音、解释、组词

挺身而出的简介:

tǐng shēn ér chū
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遇到危难时,勇敢的站出来,担当其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小生挺身而出,作书与杜将军,庶几得免夫人之祸。文明小史˙第五回:当下见柳知府回答不出,他便挺身而出,对洋人竭力排解。

1. 毫不畏缩,勇敢的站出来承担责任。【例】遇到纷争,他总是挺身而出,善加劝解。

1. 遇到危难时,勇敢的站出来,担当其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小生挺身而出,作书与杜将军,庶几得免夫人之祸。」《文明小史》第五回:「当下见柳知府回答不出,他便挺身而出,对洋人竭力排解。」

挺身而出》是一个成语,出自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它的意思是勇于站出来承担责任或面对困难、危险等挑战的行为。

详细解释: - “挺”意味着直立、直起。 - “身”指的是身体、自身。 - “出”在这里有出现、露出的意思。

综上所述,“挺身而出”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不顾个人安危,勇敢站出来面对问题或挑战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关键时刻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勇气。

造句示例: 1. 在这次火灾救援中,消防员们挺身而出,勇敢地冲入火场。 2. 面对歹徒的威胁,他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挺身而出保护无辜群众。 3. 这个项目的困难重重,但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接下了任务。 4. 为了帮助失去家园的朋友重建生活,她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做志愿者工作。 5. 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我国代表挺身而出,就某些争议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分词解释

tǐng

1 笔直,突出:笔~。~进。~拔。~立。~秀。~括(guā)(衣服、衣料等平整)。~劲(jìng )。2 伸直,凸出:~直。~起腰。3 支撑:~节(坚持节操)。4 很:~好。~香。5 量词,用于挺直物:一~机关枪。

shēn

1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躯。人~。~材。~段。船~。树~。2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世。献~。3 亲自,本人:自~。亲~。~教。~体力行。4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分(fèn )。~败名裂。5 孕,娠:~孕。6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儿新衣服。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chū

1 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2 往外拿,支付:~力。~钱。~谋画策。入不敷~。3 离开:~发。~轨。~嫁。4 产生,生长:~产。~品。~人才。5 发生:~事。6 显露:~现。~名。7 超过:~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8 来到:~席。~勤。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处(chù)。语~《孟子》。10 显得量多:这米~饭。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问题。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