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的拼音、解释、组词

得民的简介:

dé mín
1.谓得民心。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得到民心。《易经.屯卦》:「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得民》这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较少直接使用,但在古代典籍或特定语境下,可以理解为“获得民众的支持、信赖与拥护”。它常出现在强调政治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通常用来描述君主、官员或领导者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拥戴的情况。

详细解释

  • 得民:在古代中国,“得民”通常指的是统治者或执政者能够赢得民心,获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得民”的具体含义可能有所不同。在封建社会中,它更多地指向了君主通过实施仁政、治理清明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在现代语境下,则可以更广泛地理解为领导层或管理者赢得了公众的认可和信赖。

造句

  1. 古代文言文:尧舜得民之心,天下共戴其德。
  2. 历史评述: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得民心,最终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强君之一。
  3. 现代政治评论:近年来,政府通过多项惠民政策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和信任,实现了真正的“得民”。
  4. 企业案例:这个企业在推出一系列改善客户服务的举措后,成功地获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和支持,真正做到了“得民”。
  5. 社会活动:公益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参与者的幸福感,还让参与者感受到了组织方的用心和诚意,实现了与民众之间的良好互动。

这些例子展示了在不同场景下如何使用“得民”这一概念来描述获得人民支持或认可的过程。

分词解释

dé,děi,de

1 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力。~济。心~。2 适合:~劲。~当(dàng )。~法。~体。3 满意:~意。扬扬自~。4 完成,实现:饭~了。~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5 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6 口语词(①表禁止,如“~了,别说了”;②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