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聋发聩的拼音、解释、组词
振聋发聩的简介:
zhèn lóng fā kuì
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比喻大声疾呼,以唤醒愚昧的人。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故为此语以晓之。亦作发聋振聩。
1. 聩,天生耳聋。振聋发聩指声音大到使耳聋的人都能听见。【例】父母的一席话振聋发聩,使他澈底觉悟了。
1. 比喻大声疾呼,以唤醒愚昧的人。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故为此语以晓之。」也作「发聋振聩」。
词语解析
振聋发聩,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汉代王充的《论衡·书解》,意思是声音很大,能够惊醒耳聋的人,比喻用语言或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
字面意义:“振”是振动、摇动;“聩”是指耳朵失聪,听不见。整体表达的是发出的声音非常大,以至于即使耳朵失聪的人都能被震动而听见。
-
引申意义:后来这一成语多用来形容言论或见解极其深刻或强烈,能够使人受到极大的触动和启发,从而摆脱糊涂的状态。
造句
- 这位学者的演讲《振聋发聩》,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深受震撼。
- 他的一席话如同振聋发聩,使得那些沉睡中的官僚们清醒了许多。
- 小说家以振聋发聩的语言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
- 这位经济学家的报告会,使与会者深受启发,他们的认识得到了一次极大的提升,有如听到了振聋发聩的声音。
- 那位激进的学生用一句振聋发聩的话,改变了老师对他的印象。
这些句子分别从不同的情境和语境中使用了“振聋发聩”这个成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振
zhèn
1 搬动,挥动:~动。~荡。~幅。~臂。~聋发聩(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2 奋起,兴起:~奋。~作。~兴(xīng )。~~有辞。3 古同“赈”,救济。4 古同“震”,威震。
聋
lóng
1 耳听不见声音:~子。耳~。发~振聩(发出的声音很大,使耳聋人也能听见;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亦作“振聋发聩”)。
发
fā,fà
1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2 放,射:~射。百~百中。焕~。3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4 散开,分散:~散。5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6 打开,揭露:~现。~掘。7 产生,出现:~生。~愤。奋~。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9 显现,显出:~病。~抖。~憷。10 开始动作:~动。11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12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