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局的拼音、解释、组词
捐局的简介:
juān jú
1.清代专掌捐纳事务的机关。其在中央者为京捐局,在地方者为外捐局。
1.清代专掌捐纳事务的机关。其在中央者为京捐局,在地方者为外捐局。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清代专掌捐纳事宜的机构。《清史稿.卷一一二.选举志七》:「时内则京捐局,外则甘捐、皖捐、黔捐,设局遍各行省。」《文明小史》第七回:「是无论府城县城,有一个城门,便设立一个捐局。」
词语《捐局》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似乎并非标准词汇,它可能来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或地区。根据语境推测,“捐局”可能是指过去某一时期的慈善机构、募捐组织或者为了解决某种社会问题而设立的专门机构,类似于现在的公益基金会或者救助站等。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在清朝末年以及民国初期,由于政府财政紧张和社会救济需求增大,一些民间自发或由官方支持的慈善组织应运而生。这些组织通常被称为“捐局”,它们主要负责募集和管理社会捐赠物资及资金,用于帮助贫困者、救助灾民等。
-
职能范围:捐局的职责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接收和分配救济物品与资金;为乞丐提供临时住所;组织慈善演出筹款;开展教育和社会福利服务。随着历史变迁,类似的机构在现代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如公益基金会或慈善总会等。
造句示例:
- “清朝末年,各地纷纷成立了捐局来帮助贫困百姓。”
- “民国时期,许多有识之士发起设立了捐局,积极投身于社会救济工作。”
- “那个时代,捐局是连接政府与民间力量的重要桥梁。”
- “虽然现在的慈善机构名称各异,但它们的宗旨和捐局类似,都是为了帮助需要援助的人群。”
- “设立一个专门的捐局来管理捐赠物资,可以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分词解释